如何吃出沒有紅字的健檢報告?靠飲食3週幫健康打通關

Yahoo奇摩新聞廣編特輯 2023年4月10日

健康檢查是健康把關的第一步,然而身邊許多人卻因為害怕而抗拒,不敢面對現實。就算鼓起勇氣,接受定期健檢抽血後,等待報告出爐那幾天,心情總是特別煎熬,生怕健檢出異常數據「滿江紅」。

健檢心驚驚!專業醫師:這3項檢查不可少

國民健康署調查[1]發現,超過100萬人潛在心血管風險卻不自知。要想在密密麻麻的健檢數據裡,揪出心血管危機,胃腸肝膽科醫師賴佳業提醒,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膽固醇數值最好控制在130 mg/dL以下。由於心血管警訊很容易被疏忽,賴佳業醫師建議,健康檢查除了量測血壓外,也要抽血、檢測血糖和血脂肪,如果內臟脂肪風險偏高,更可以透過「腹部超音波」檢查出來,同時仔細檢查肝、膽、胰臟、腎臟。

另外若有大腸癌家族病史,建議40歲開始定期大腸鏡檢查,追蹤息肉發生狀況,畢竟現代人飲食西化、三餐不固定,消化不良、胃痛是常見困擾。賴佳業醫師叮嚀,如果有出現胃食道逆流、胃潰瘍等不適症狀, 建議找腸胃科醫師評估是否要照胃鏡。以下這些健康警訊,看看有幾項要小心留意!

※健康警訊!30秒揪出心血管風險

  • 視力模糊

  • 嚴重頭痛、耳鳴

  • 大量盜汗

  • 胸悶、呼吸喘

  • 噁心嘔吐

  • 暈眩嗜睡

  • 生成皮下脂肪瘤

賴佳業
賴佳業

怕「膽固醇」找上你?醫師破除迷思、教你「正確飲食」

普遍6成國人有「三高」煩惱,而在健檢項目裡,常見異常數值就是血壓、血糖、膽固醇等與慢性心血管風險相關。種種健康考量,賴佳業醫師建議,的確應該執行「少醣、少油、高蛋白」,生怕健康再次不及格。像是台灣人習慣的早餐店蛋餅、漢堡,或是水餃、白米飯、炸物速食,不只是「高醣澱粉炸彈」,還有大量反式脂肪酸,容易增加血脂、內臟脂肪負擔。難道我們要從此拒絕餐桌上出現紅肉、海鮮,就連營養滿分的雞蛋、牛奶也不碰嗎?長輩日常飲食,難免在意膽固醇,想要一起享受美食的同時,永遠得到一句回覆,「不能吃啦!膽固醇會超標!」但,這可就誤會大了!

牛奶、乳製品是每日飲食指南中6大類食物之一,賴佳業醫師表示,牛奶的營養組成還是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對於高風險族群而言,最好補充低脂或脫脂乳品,每天早晚1杯奶,適時補充蛋白質和鈣質,同時滿足現代人最缺乏的鈣質營養,預防骨質疏鬆,是絕佳的營養補充品選擇。

英國雷丁大學調查[2]研究也佐證,牛奶所含的膽固醇並不高,且乳清酸還有抑制膽固醇作用,長期飲用牛奶,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水平比不喝牛奶的人還低,甚至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還下降14%。

醫學研究三高代謝 發現「脫脂牛奶與益生菌」的奧妙關係

國內食品大廠在牛奶基礎上研發出調節血脂功能更卓越的脫脂機能奶粉。《國際肥胖期刊》論文證實[3],脫脂牛奶和乳酸菌、比菲德氏菌等益生菌株交互作用,可以促進膽汁分泌、促使肝臟代謝膽固醇,並降低腸道內膽固醇吸收、抑制體內合成膽固醇,調降三酸甘油酯。食品大廠嚴選歐洲菌種中心獨家益生菌,相較其他益生菌種,更具對胃酸與膽鹽的耐受性,能達到同時改善腸胃及調節血脂的功效,效果得到國家健康食品認證。此外,牛奶能對獨家益生菌提供保護並供給養分,讓健康三益菌能在低pH之胃中及高濃度膽汁環境的腸道中生存及繁殖,僅連續飲用三週,腸道中壞菌(C. perfringens )就能減少93%。

學術專業推論,不同菌株有不同降低膽固醇濃度機制,益生菌株與脫脂乳品、乳鈣質在消化道內作用,菌體與膽固醇共同沉澱,可以改變脂蛋白膽固醇組成,尤其比菲德氏菌吸附腸道膽固醇,降低膽固醇合成,是改善血清TG膽固醇的重要因素。

「外食族」健康速成 關鍵在:益生菌機能脫脂奶

追求健檢過關不代表著犧牲口腹之慾。賴佳業醫師推薦「外食族」平時可選擇原裝進口自北歐的脫脂奶粉,乳源純淨、風味香醇,得到有食品界米其林美稱「風味評鑑機構ITi」二星認證。獨家的即溶技術,用溫水、冰水都能沖調美味,整年不分氣候都能享受乳香,攝取丹麥天然乳鈣質與維生素D,輕鬆面對骨質密度檢測;其中獨家添加的嗜乳酸桿菌 、比菲德氏菌、與副酪乳酸桿菌,對降低膽固醇效果顯著,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可以日常飲用。

一天兩杯比利時風味評鑑機構都認證的脫脂牛奶,用美味補足不能常吃紅肉與海鮮的犧牲感,又能同時補鈣、補菌,一次顧好骨質/血脂/腸胃,幫健康打通關,交出漂亮健檢成績單。

以上文章來源自早安健康

1 <國健署>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576&pid=15243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6&pid=3106&sid=3079

2 <雷丁大學調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66-021-00841-2

3 <國際肥胖期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8-021-01443-2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602000714-260408?ch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