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九合一選舉分析》陳時中遭數位中介法、疫苗封存重傷 蔣萬安黃珊珊緊咬衝高好感度
Yahoo奇摩新聞(選情分析).2022年8月24日 09:00
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圖片來源:中央社

民進黨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8月12日退選,讓民進黨逐漸走出「論文門」的泥淖。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日前陸續拋出大巨蛋、都更、內湖交通等政見,結果又遇上NCC《數位中介法》爭議以及疫苗採購合約封存,好感度再次重挫。

點擊看更多Yahoo奇摩新聞選情獨家分析

NCC在8月18日舉行《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第3場公開說明會,Ptt代表在會中表示,如果要將Ptt納管「就等同於命令Ptt關站」。隔天,《數位中介法》爭議就立刻炸鍋,網民灌爆蔡英文總統臉書「現在不嗆你,以後沒機會」,蔡英文及民進黨眾人2013年反對《電信法》修正草案的發文也都被網民翻出,包括作家蔡詩萍、苦苓都嚴辭批評民進黨「傲慢」、「可悲」,就連很多民進黨立委也同聲指責NCC。

面對網路一片撻伐之聲,行政院長蘇貞昌19日迅速踩煞車,叫停NCC原訂25日舉行的第4場公聽會,並要求相關部會積極溝通,等到大家都能接受才繼續推動。NCC也在21日發出3點聲明,強調目前的草案僅是初版,並沒有強推,也沒有撤回的問題。

但NCC和蘇貞昌的說法,仍被質疑只是緩兵之計,待年底大選後民進黨還是會強渡關山。民眾黨立委蔡壁如、邱臣遠22日赴NCC陳情,要求NCC收回惡法,但NCC專門委員閻立泰卻表示,暫緩的公聽會仍在規畫中,等待委員會做出決定。蘇貞昌在23日則明確表示,《數位中介法》是沒有共識的法案,行政院部會支持繼續推動。

從近日政黨好感度變化可以看出,民進黨的好感度從在19、20兩日民眾湧入蔡英文臉書時重挫,在蘇貞昌踩煞車之後,才在21日小幅反彈。民進黨的好感度下挫,雖然並未直接衝擊到縣市長候選人,但幾乎每個候選人都被問到對《數位中介法》的態度,處境略顯尷尬。

民進黨好不容易從論文門風波後爬升的好感度,又因數位中介法重挫。
民進黨好不容易從論文門風波後爬升的好感度,又因數位中介法重挫。

陳時中17日拋出對大巨蛋的政策,主張公開透明、公布決策檔案讓市民檢視,結果隨即引發蔣萬安譏諷「先把3+11的會議記錄拿出來」,雙方為此大打口水戰。結果19日國民黨團又從審計部的報告中發現,衛福部將採購疫苗決策列為「機密」封存30年,要到陳時中100歲才能解密,引發在野黨一片撻伐。

面對在野黨的質疑,陳時中先是宣稱封存30年是「國際慣例」、「基本常識」、「沒人能承擔買不到疫苗的風險」,之後又宣稱是保存30年而非封存30年。防疫指揮官王必勝也直到22日才出面說明疫苗採購均價765元,但仍堅持不透露個別廠牌的價格、保密年限。

陳時中的好感度從18日開始重挫,20日開始一路躺平墊底,明顯是受到疫苗封存事件的影響。這個議題目前仍然在持續中,即便陳時中想要淡化,但在野黨肯定不會放手。

陳時中因為數位中介法、疫苗封存30年,好感度大幅落後蔣萬安、黃珊珊
陳時中因為數位中介法、疫苗封存30年,好感度大幅落後蔣萬安、黃珊珊

在林智堅退選後,陳時中已經穩坐參選人「聲量王」的寶座,這不僅讓他成為眾矢之的,也讓蔣萬安、黃珊珊的聲量跟著水漲船高。

蔣萬安團隊在總幹事林奕華進駐後,又有前ETtoday社長陳國君等人加入,發言比之前嗆辣許多,近期一路緊咬陳時中,讓陳時中甚至講出「他(蔣萬安)大概選舉選瘋了」的話。蔣萬安的立委身分,讓他在疫苗採購等議題上有較高的話語權,又有立院黨團和議員的火力支援,這是黃珊珊沒有的優勢。

黃珊珊過去除了替市政辯護之外,很少攻擊民進黨或陳時中,但若在3+11、疫苗封存等議題缺席,則有被邊緣化的危機。近來,黃珊珊對陳時中的批評也越來越嗆辣,連疫苗封存這個跟副市長無關的議題,黃珊珊也一直追打。

在疫情趨緩之後,副市長的職位無論是能見度大幅降低、舞台也變小,黃珊珊近期的聲量一直遠低於兩位對手。黃珊珊預計將於28日辭職正式投入選戰,能否營造一波宣布參選的慶祝行情,拉高民調、甚至超越對手,對黃珊珊至關重要。

作者簡介:

選情評論員單厚之:資深媒體工作者,在立法院泡了20年,曾任職中時、聯合、蘋果等多家媒體。

2022九合一選舉開跑 看台北市誰跨世代好感度最高?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國會 改革 覆議案

身分證 文件 塗黑

郭智輝 電價

民眾黨 出席 海峽

韓國瑜 生日

出席 黃埔校慶

今日新聞NOWnews
中天新聞網
臺灣時報
太報
藍鷹戰青鳥!覆議案表決日國民黨動員情況曝
[NOWnews今日新聞]國會改革覆議案即將在本週進行表決,民團號召連三天包圍立法院抗議,要讓青鳥重返立法院,而國民黨也已經借到21日青島東路、鎮江街到林森南路這一段的路權,屆時將上演「藍鷹戰青鳥」。...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