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十大國際新聞:烏克蘭戰爭、裴洛西訪台、安倍晉三遇刺、英女王辭世、梨泰院踩踏事故⋯⋯
風傳媒.2022年12月27日 16:30

回首2022年,在新冠肺炎持續延燒之際,全球政治及經濟局勢都出現劇烈變化,有些甚至足以改變既有結構並造成長期的變化,把世界帶往一個從未有過的全新局面。在2022年的尾聲,《風傳媒》特選2022年10大國際新聞,帶領讀者一同回顧今年那些震驚全球的重大時刻。

一、烏克蘭戰爭

2月24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布全國電視演說,以「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為由向烏克蘭發起「特殊軍事行動」,19萬俄軍從北(白羅斯)、東(頓巴斯)、南(黑海)三面進攻,首都基輔(Kyiv)等大城與多處軍事設施遭到飛彈攻擊,情勢迅速演變為二戰落幕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地面戰。

幾小時後,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旋即宣布與俄羅斯斷交,並頒布戒嚴令及動員令,禁止18歲至60歲烏克蘭男性離境,為對抗俄軍預做準備。歐美國家則對俄祭出一連串制裁行動,且史無前例地援助烏克蘭大量武器和款項。

戰事開打至今已屆滿10個月,造成雙方至少數十萬人傷亡、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嚴重衝擊全球地緣政治秩序,亦引發全球能源危機和糧食斷鏈。

烏克蘭戰爭,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的烏克蘭士兵。(AP)
烏克蘭戰爭,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的烏克蘭士兵。(AP)

二、上海封城

為因應來勢洶洶的Omicron疫情,中國擁有2500萬人口的上海從3月底開始進行封城管控,嚴格執行中央「動態清零不動搖、不鬆懈」政策,所有人都不准離開住宅區,物資仰賴配送,期間政府強硬的管制手段引起許多民眾不滿,警民衝突的文字記錄或影片更在網上層出不窮。

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惡化,北京當局5月中旬迫於壓力,不得不逐步鬆綁封控措施。6月1日起,上海全市進入全面復工復產復市、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上海國高中生也從6月6日起恢復實體到校上課。

2022年5月,中國上海因新冠疫情持續封城(AP)
2022年5月,中國上海因新冠疫情持續封城(AP)

三、美國墮胎權風暴

6月24日,美國聯邦最高法院6名保守派大法官壓倒3位自由派大法官,推翻1973年的「羅伊訴韋德案」(Roe v. Wade)判決,終結美國憲法近50年對女性墮胎權的保障,美國女權運動遭遇罕見重挫。判決出爐之後,女性墮胎選擇權不再是美國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各州可以自由立法禁止或限制。

拜登(Joe Biden)總統隨後發表聲明,宣示將盡全力確保有需要的女性能得到墮胎醫療,並呼籲選民在今年11月的期中選舉將能夠捍衛女性權利的候選人送進國會。7月至8月期間,他則接連簽署2道行政命令,以加強對美國婦女墮胎權的保障。

2022年6月24日,在聯邦最高法院推翻墮胎權之後,美國民眾在鹽湖城的猶他州議會大廈聚眾抗議。(美聯社)
2022年6月24日,在聯邦最高法院推翻墮胎權之後,美國民眾在鹽湖城的猶他州議會大廈聚眾抗議。(美聯社)

四、安倍晉三遇刺身亡

7月8日上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街頭幫自民黨籍參議員參選人佐藤啟助講時,遭到41歲前海上自衛隊成員山上徹也從背後槍擊倒地,胸部及頸部中彈,經搶救後不幸辭世,享壽67歲,震驚全球。

山上徹也自述行凶動機,是因母親向統一教大量捐款而破產,他因此遷怒並非統一教信徒的安倍,聲稱安倍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把統一教引進日本發展。9月27日,日本政府為安倍晉三舉行國葬,首相岸田文雄於日本武道館外迎接手捧安倍骨灰的遺孀安倍昭惠,場外自衛隊則鳴砲19響以示弔唁。

2022年9月27日,在東京各地獻花台向安倍晉三致哀的日本民眾。(美聯社)
2022年9月27日,在東京各地獻花台向安倍晉三致哀的日本民眾。(美聯社)

五、裴洛西訪台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2日率團訪台,成為自1997年以來造訪台灣層級最高的美國政要。在訪台短短19個小時內,裴洛西接連拜會立法院、總統府、景美人權園區等地,期間也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針對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ct)與半導體供應鏈問題討論,並於3日傍晚離境。

裴洛西到訪後,中國立即展開全方位的政治報復、對台對美外交的嚇斥,也透過官媒《新華社》發布軍事演訓公告,從8月4日中午12點至7日中午12點,連續3天,在台灣周圍6個海空域範圍,進行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首次的台海實彈軍演,導致台海緊張局勢迅速升級,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2022年8月2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議員團訪問台灣(圖/外交部)
2022年8月2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率議員團訪問台灣(圖/外交部)

六、英國女王辭世

英國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 9月8日發布聲明表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同日下午於蘇格蘭的巴摩拉城堡(Balmoral Castle)安詳辭世,享耆壽96歲。王位則由73歲的王儲查理繼任,稱號「查理三世」。

伊麗莎白二世自1952年2月6日登基以來,共計在位70年又7個月,帶領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走過二戰之後的漫長歲月,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君王。9月19日,英國舉行睽違近57年的國葬,為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送行,全球數百位現任與前任國家、政府領導人齊聚倫敦,向這位近代君主立憲典範致上最高敬意。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AP)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AP)

七、伊朗「反頭巾」示威

伊朗22歲庫德族女性阿米尼(Mahsa Amini)9月中旬因未正確穿戴頭巾,被道德警察逮捕後,疑遭毆打身亡,點燃全國怒火,超過80個城鎮發起「反頭巾」示威。抗議民眾不分男女老少都走上街頭,高喊「正義、自由、不要強制頭巾」,甚至揚言要推翻這個伊斯蘭共和國政府。

面對越演越烈的示威抗議,伊朗政府出動安全部隊暴力鎮壓,以催淚瓦斯、警棍及實彈射擊驅趕示威者。近日更有消息傳出,伊朗安全部隊使用霰彈槍,蓄意射擊示威女性身上的重要部位──臉、胸部和陰部。

2022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未戴頭巾,遭伊朗「道德警察」活活打死,引爆抗議怒火(AP)
2022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未戴頭巾,遭伊朗「道德警察」活活打死,引爆抗議怒火(AP)

八、南韓梨泰院踩踏事故

10月29日晚間,南韓首都首爾著名商圈「梨泰院」大批民眾群聚狂歡,引發嚴重人群推擠踩踏事故,造成至少158人死亡、196人受傷,死者多為年輕人,成為2014年304人遇難的「世越號」沉船事故之後,南韓喪生人數最多的一起事故。

慘劇在晚間10時15分左右爆發,主要地點是龍山區梨泰院路「漢密爾頓酒店」旁邊一條寬4公尺、長40公尺的斜坡小巷。當晚正值萬聖節前的週六,且為戶外口罩禁令解除後的首次大型活動,超過10萬人湧入周邊地區參加派對狂歡。有媒體報導,當晚一位名人造訪梨泰院一家酒吧,吸引大批人群前往觀看,因此在狹窄巷道中引爆推擠踩踏意外。

南韓警方在發生梨泰院事故的小巷採集證據。(美聯社)
南韓警方在發生梨泰院事故的小巷採集證據。(美聯社)

九、中國「白紙革命」

11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市吉祥苑小區一棟高樓發生大火,居民疑似因封控受困樓內無法逃生,釀成10死9傷的慘劇。但官方在記者會上解釋事故原因時,卻稱「部分居民自防自救能力弱」,點燃中國人民怒火,並促使中國各大城隔天開始示威,反對嚴苛的防疫措施。而在言論自由受限的情況下,參與者以沒有寫字的白紙「表達」訴求,因此被稱為「白紙革命」。

眼見民間反對聲浪漸增,中國國務院12月7日則公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大幅放寬嚴酷的防疫規定。

2022年11月29日,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外有許多人聲援「白紙革命」、高呼「打倒習近平」。(美聯社)
2022年11月29日,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外有許多人聲援「白紙革命」、高呼「打倒習近平」。(美聯社)

十、卡達世界盃

第22屆世界盃足球賽11月20日在波斯灣國家卡達開踢,這是世界盃首度在中東國家舉行,但同時也因人權疑慮、禁酒令及打壓同志等問題,使其成為史上最具爭議的一屆。決賽則於12月18日登場,由法國迎戰阿根廷,經過驚心動魄的十二碼球大戰後,冠軍最終由阿根廷拿下。

2022卡達世足賽阿根廷捧回冠軍杯(取自FIFA網站).png
2022卡達世足賽阿根廷捧回冠軍杯(取自FIFA網站).png

 

更多風傳媒報導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海峽 論壇

國會 改革 台南

立院 電梯

台南 謝龍介

黃埔 建軍

駕駛 淡水

台視新聞網
中天新聞網
太報
民視
海峽論壇廈門登場 王滬寧:台灣自古屬於中國
第16屆海峽論壇今(15)天在福建廈門登場,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開幕式,堅定表態「台灣自古就屬於中國」,統戰意圖明顯。率團參加的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高喊「道地台灣人,也能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回應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