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焦慮的階段」:烏克蘭戰火持續600多日,民調顯示信心下滑跡象
風傳媒.2023年11月6日 20:40

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持續超過620天,最初奮勇抗敵、士氣高昂的烏克蘭人,如今開始信心下滑。《紐約時報》5日報導,根據民意調查和訪談,由於戰況停滯不前,盟友提供武器援助緩慢,烏克蘭民眾逐漸認為戰爭看不到盡頭,甚至有更多人質疑西方盟友不希望烏克蘭盡快得勝。

這個國家正以一種清醒且接受現實的方式,為長期生活在戰爭陰影下做準備。在南部一處學校,由於每天都能聽到炮火轟擊的巨響,校長正在募款,以建造一座新的防空洞。一名烏克蘭士兵說,他和女友決定不等戰爭結束先訂婚,儘管他不知道自己何時能夠回家。

2023年10月24日,夕陽落在烏克蘭伊久姆一座被毀壞的建築物身後。(美聯社)

烏克蘭上一次獲得重大軍事勝利是在一年前收復赫爾松(Kherson),這是在進行數月的血腥壕溝戰並造成數萬人傷亡之後。此後幾乎沒有收復土地的重大進展。面對這困難的戰局,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尼(Valery Zaluzhny)坦言戰鬥已經陷入「僵局」,並表示若缺乏更先進的科技武器,新的、漫長的戰爭階段將會到來。

在烏克蘭西部圖赫利亞村(Tukhlia),村長特卡奇克(Andriy Tkachyk)正在協助將前線士兵的遺體運回家鄉,並舉行葬禮。他提到,在與士兵交談中,他聽到為守住陣地而進行的戰鬥既血腥又艱辛,士兵們厭倦戰鬥,也對缺乏彈藥感到不滿。

「前線的士兵已經感到精疲力竭,非常疲倦。這場戰爭將會持續很長時間,挫敗感正在上升。」他說,其中包括不平衡的感受,貧窮農村男孩正在戰場死去,而城市富裕家庭的平民則想方設法逃避兵役。全國各地逃兵現象正在增加,許多男性躲起來以避免收到徵兵通知,或試圖賄賂當地徵兵中心的官員。

壕溝戰已演變成一場惡性的消耗戰。美國官方在8月最新的估計中指出,戰爭已造成約7萬名烏克蘭人喪生,並有超過10萬人受傷。烏克蘭政府則未提供相關傷亡數字。回到舉辦葬禮的村鎮,特卡奇克說:「每個村莊都有墳場,情況很糟。」

2023年8月27日,烏克蘭軍第三突擊旅在頓內次克朝著俄羅斯陣地開火。(美聯社)

「人們變得悲觀」

這並不代表烏克蘭人已經舉起白旗,絕大多數人仍支持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信任他們的軍隊,並堅決反對以放棄領土來換取和平。但最近的民調顯示,奮戰的精神有些許消退,「與俄羅斯談判以達成解決方案」的意願首次出現微幅增加,從10%上升到14%。

基輔國際社會學研究所(Kyiv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ociology)的調查指出,政府的信任度已從5月的74%下降至10月的39%。同樣,總統哲連斯基的信任度也從5月的91%下滑至10月的76%,然而他的支持率仍然保持在72%。該研究還發現,只有48%的烏克蘭人表示信任政府控制的電視新聞頻道Telemarafon,該頻道對南部反攻行動的新聞報導都是樂觀正面的。

該研究所的所長赫魯謝茨基(Anton Hrushetsky)表示:「坦誠地說,人們變得悲觀。」他解釋道,烏克蘭人的壓力日益增加,他們渴望能夠安全地繼續生活,但卻看不到明確的前景。這種普遍的不安與焦慮感,驅使烏克蘭人尋找這場戰爭的罪魁禍首,儘管他們不會稱反攻戰已經「失敗」,也不會責怪軍隊。

2023年6月24日,烏克蘭士兵在札波羅結前線向俄軍陣地開火。(美聯社)

三成民眾質疑西方不希望烏克蘭贏

然而,烏克蘭人對西方盟友的不滿情緒也在上升,他們認為這些盟友在武器供應方面進展緩慢。許多烏克蘭人感到震驚的是,美國、斯洛伐克、波蘭以及其他國家的軍事援助變得「政治化」。而歐盟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過去一年中,認為西方並不希望烏克蘭贏得戰爭的烏克蘭人數量翻了一倍,從15%增加到30%。

國內政治局勢也出現分歧,人們對於政府機構長年腐敗感到不滿。哲連斯基的支持者傾向於指責西方盟友,而哲連斯基的政治對手則呼籲關注國內貪污問題。

10月,基輔爆發了一些小規模抗議活動,突顯了民眾的不滿。失蹤士兵的家屬走上街頭,向政府施壓,要求釐清士兵失蹤的情況。在首都和其他城市,長時間在前線服役士兵的家屬舉行抗議,要求政府允許他們的親人輪流調離前線。「現在該是其他人站出來的時候了,」他們在市中心的獨立廣場(Maidan Square)呼喊。

2023年9月21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白宮拜會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小說家柳布卡(Andriy Liubka)說,他的國家已經進入了一個「極度焦慮的階段」。但任何對俄羅斯的妥協都可能導致數百萬烏克蘭人的家園遭到佔領,面臨鎮壓、逮捕和處決的危險。

防空部隊士兵米凱柳克(Serhiy Mykhailyuk)和未婚妻博爾杜克(Yekateina Bordyuk)則在努力適應分離的哀傷。博爾杜克說:「當然,他不在家的每一天都很令人感到悲傷,但這場戰爭需要很長的時間,不是一年、兩年,甚至三年就能結束。我們已經習慣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高雄 市長

台灣 人民 自救

王世堅 挑戰 蔣萬安

民進黨 介入 罷樑

眾望基金會 洗錢

立院 開議

風傳媒
中時新聞網
品觀點
TVBS新聞網
高雄2026變藍天?郭正亮估綠營將徵召這人:柯志恩會比上次好選很多
高雄市長陳其邁將在2026年屆滿卸任,相較國民黨已定於一尊預計由立委柯志恩參選,民進黨則是有綠委林岱樺、賴瑞隆、許智傑、邱議瑩,...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