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運動之前的民謠、抗議內容和形式
中央廣播電台.2024年5月2日 18:10
北京校園裡學生們抄寫大字報。(資料照/六四檔案1989.4.28)

觀察1989年運動之前的民謠、抗議內容和形式,有助於瞭解這場運動的起因和軌跡。 那麼,1989年運動前民謠、抗議內容揭示了中共政權的何種特點哪些相關的社會問題?這些民謠和抗議的內容和形式如何影響了1989年運動?

1.民謠揭示了中共制度性壓迫和剝削

1980年代中後期,官倒猖獗,物價飛漲,造成相當數量居民實際生活水準下降,民怨加深。不少流行的民謠反映這種狀況:「市場供應緊繃繃,經濟秩序亂哄哄,官倒私倒忙匆匆,平民百姓氣沖衝」;「鄧小平的兒子賣彩券,趙紫陽的兒子倒彩電」(註1)。 其中一首民謠改寫了中共宣揚領袖個人崇拜和政黨專制《東方紅》的歌詞:「西方白,太陽落,中國出了個鄧開拓。 他為兒女謀幸福,他叫俺們各顧各」。 與農民稅收負擔加重,國營「特權尋租」,中共黨政軍幹部及子女建立的官倒公司洗劫所有勞工階層的狀況對照,這些民謠反映了越來越多的平民認識到中共假公濟私的制度特點,以「公有制」名義與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結合,中共官僚階層以此更多地榨取民脂民膏;以「各顧各」逐底競爭的策略使社會階層內部分裂和散沙化。

2. 反抗壓迫和控制,公開批評專制和腐敗,踐行遊行集會權利

1977-80年,工人和學生爭取民主和公民權利,主要藉助於民主牆、民刊、獨立於官方的民間自組織以及在高校和工廠獨立參選區級人大代表。鄧小平等中共元老牟取最高權力後,禁止張貼大字報,禁止民刊和民間自組織註冊,取締地下民刊和民間自組織,壓制獨立參選人。1979年,中共將「尋釁滋事」和「反革命罪」載入刑法條文,1980年,在憲法中取消「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條文,1982年,在憲法中加入四項基本原則;以法律限制公共自由表達和空間,廢除了結社權利,禁止公開批評中共一黨獨裁和揭露中共制度特點。從1985年起,北大和其他高校學生以大字報,校園自由談,上街遊行,知識人自辦刊物,成為這個階段反抗官方壓制,爭取基本權利的主要方式。在1980年代中後期的學生抗議中,都有反映農民和工人處境的大字報,也有農村知識農民和工廠工人直接在大學校園張貼大字報,參與示威抗議;一些地方出現農民示威,抗議打欠條、打白條,拖欠農民款項和日益繁多的苛捐雜稅。

1980年代,絕大多數高校學生來自於出賣體力和腦力勞動的農民、城市工人和知識人如教師的家庭。從1985年起,由於物價快速上漲,多數學生得到家庭資助、貧困學生得到助學金的數量低於維持基本生活的開支,必須節衣縮食,一些學生不得不通過出賣腦力或體力勞動,獲取少量報酬。由於食堂飯菜價高量少,不少高校學生罷餐,並在校園內張貼大字報抗議,也有在校園內的集會抗議。1986年春,《青年馬克思者宣言》分析了中共自稱的「公有制」事實上是中共官僚所有制,號召被壓迫者和被剝削者共同反抗中共官僚階層。

3. 遊行、集會、靜坐、自組織爭取民主

1986年12月,中國科技大學學生反對操控選舉,上街遊行,其他地區高校學生也以大字報、遊行和靜坐,反抗壓制公民權利,其中有大字報將「四項基本原則」、「反革命罪」比喻為鉗制公民權利的「緊箍咒」。中共為防止形成了自發跨地域的接力抗議傳遞到北京,以《北京市關於遊行示威十條規定》應對,事實上取消了和平集會遊行的權利。隨後,中共核心元老鄧小平鎮壓了各地抗議,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利」為由,迫使其下臺,以「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整肅異議人士,這為1989年抗議提供了潛在的導火索。

1988年3月兩會期間,北大等高校學生在人民大會堂前靜坐,為兩會代表和委員擦皮鞋。 同年6月,柴慶豐遇害後,北大大字報、集會講演、學生自組織行動委員會提出了十條主張:「1.政治改革,促進民主;2.言論自由;3.廢除反革命罪,釋放所有政治犯;4.修改北京市遊行示威的十條規定,使其符合憲法,保障遊行集會自由;5.新聞自由,取消報禁;6.減少政府官員在人大代表的比例;7.直接選舉全國人大代表;8.增加教育經費,保障基礎教育;9.健全法制,保障人權;10.新聞界公佈上述主張。 1988年下旬,知識界和學生以辦刊、討論會、串聯,開始準備五四運動七十周年和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的活動,凸顯民主和共和理念,反對當下絕對君主專制的現代版——一黨專制,這類活動一直持續到1989年初知識界的四封公開信。這個階段民間抗議的內容和形式,都直接影響了1989年運動。

註1:筆者記憶最早聽到這首民謠只有這兩句,後來再聽變為四句,增加兩句是「毛澤東的兒子上前線,林彪的兒子搞政變」,看似是崇毛抑鄧觀點人士加的。

作者》邵江 1966年出生。北大數學系期間,是北大「民主沙龍」主要成員,八九民運爆發後成為北高聯常委,「六四」後被捕入獄十七個月。1997年輾轉流亡海外。為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政治學博士,現居英國倫敦。2017年曾來台在中研院擔任訪問學者。是「華維藏團結會」發起人。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東協國家對一帶一路態度及可能受到的影響
勞權倒退 香港迎來第五個沒有遊行的勞動節
習近平熟讀中國歷史?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朱立倫 就職

黃國昌 守議場

院會 內閣 總辭

京華城案 非交辦

國會 改革

內閣 交接 陳建仁

太報
TVBS新聞網
TVBS新聞網
民視
未鬆口出席520就職大典 朱立倫:賴清德與民進黨團有展現任何善意?
準總統賴清德520將就任,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仍未鬆口是否出席就職大典,還在等賴「一個善意」。不過朱晚間被媒體問到是否有所決定時反問「你覺得到目前為止,賴清德與民進黨團有展現任何善意嗎?」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