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選舉知識懶人包|內閣制是什麼?跟總統制差在哪?優缺點有哪些?內閣制台灣可行嗎?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2023年10月26日 17:47

內閣制這個關鍵字,在2024總統大選倒數階段,很常被朝野提起並登上媒體版面,進而引發外界關注。究竟內閣制是什麼?內閣制實施國家有哪些?內閣制總統制差別為何?內閣制優缺點各有哪些?台灣屬於哪種制度?如果台灣改成內閣制有機會嗎?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整理關於內閣制你可能好奇的Q&A,一起來認識內閣制吧!

相關新聞》盼藍白組聯合政府 柯文哲再提修憲:先進國家都內閣制、半獨裁國家多總統制

👉 看Yahoo奇摩新聞2024總統大選專題 掌握即時選情

A businessman pressing a Legislation button on a transparent screen.
內閣制起源於英國,主要特徵是行政權與立法權合一,優點是政府施政通常較有效率,但缺點是制衡機制相對薄弱。(示意圖/Getty Images)
Duncan_Andison via Getty Images

內閣制是什麼?內閣制實施國家有哪些?

憲政體制主要可分為「內閣制」、「總統制」和「雙首長制/半總統制」,本文以介紹內閣制為主。內閣制起源英國,主要特徵在於行政權、立法權合一,以國會(議會)為權力核心,政府(內閣)施政對國會負責。換句話說,內閣制行政權的行使,是基於國會的賦予及信任。

一般來說,內閣制在國會選舉後,會由多數黨領袖接受國家元首的任命,擔任總理或首相;而總理或首相要從國會議員中,挑選各部會首長組成內閣,此後內閣必須向國會負責。倘若國會通過不信任案,內閣首長只有「內閣總辭」或「解散國會」兩種選擇。

由於內閣制來自英國,因此曾被英國殖民過的國家,像是印度、巴基斯坦、加拿大、紐西蘭、澳洲,都是實施內閣制。泰國、日本、比利時、荷蘭、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家,因為實行君主立憲制,政體也是內閣制。德國、義大利亦實施內閣制,總統為虛位元首。

內閣制特徵有哪些?內閣制總統制差在哪?

內閣制跟台灣人較為熟悉的總統制不太一樣,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徵:

  • 權力融合:行政權與立法權合一,內閣閣員兼任國會議員。

  • 虛位元首:內閣是一個行政部門,掌握實際權力、主導國家政務的是總理或首相,也就是「行政首長」,通常由國會多數黨領袖擔任。國家元首則象徵國家主權,由君主立憲國的國王(女王、天皇)或議會共和國的總統擔任,雖無實權,意即「虛位元首」,但能在特殊時刻扮演關鍵角色。

  • 國會至上:國會議員對內閣有質詢權,各部長須出席議會備詢。而國會通過的任何法案皆具約束力,其他機構所做的決策原則上無法凌駕國會。

  • 不定期的選舉:雖然內閣制有形式上的國會任期,但因內閣總理或首相可視政治情勢決定是否提前選舉,所以選舉時間不一定固定。例如政策推展不順利時,內閣總理或首相可以依法向國家元首提出解散國會,要求重新改選。

至於總統制,是指總統由民選(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固定,總統為有實權的國家元首,掌握行政大權,除非遭到彈劾或主動請辭,否則總統不會失去職務。對應內閣制,總統制特徵主要包含以下四點:

  • 行政立法分立:總統和國會議員(台灣為立法委員)分別由人民選出,並對人民負責。總統有閣員任命權,總統及閣員不得兼任國會議員。

  • 實權元首:總統是國家元首,也是最高行政首長,握有行政實權。

  • 行政立法相制衡:國會擁有立法權,能對總統與閣員的行政權有所牽制;總統(和閣員)則有覆議權(或稱否決權),可以用來防止國會立法專制。

  • 定期選舉:總統及國會議員任期固定,定期由人民選舉選出。總統沒有權力解散國會,國會也不能強迫總統辭職。

延伸閱讀》修憲論壇/民主制度懶人包 內閣、總統、雙首長一次看懂

台灣是總統制?還是雙首長制?

台灣的政府體制不僅隨著時代遞嬗,直至今日各方也始終存在不同觀點。1946年制定的《中國民國憲法》,制定者之一張君勱,因為曾經留學德國、欣賞德國的議會內閣制,故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中,維持部分責任內閣制的精神。之後,台灣經歷戒嚴、總統民選,一直到1997年修憲,才定調台灣採行的政治制度偏向「雙首長制」,又可稱為半總統制。

然而,台灣的雙首長制,跟外界認知的雙首長制不盡相同。以典型的雙首長制國家法國來看,行政權由兩位首長(總統、總理)執掌,立法權則由國會負責。總統由人民選出,向人民負責;總理由總統任命,向國會負責,也向總統負責。國會可以透過不信任投票案讓總理下台,總統也可在諮詢總理後解散國會,藉此相互牽制,以減少政治僵局產生。

但在台灣,雖然憲法第53條寫明「行政院為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第2項也提到「行政院對立法院負責」,但因行政院長由總統直接任命,實務上行政院長基本是按照總統指示行政,經常直接對總統負責與報告,中山大學退休教授陳茂雄便指出,台灣的行政院長猶如總統的幕僚長,而非獨立行使職權的行政首長,和傳統的雙首長制定義有所出入。也正因台灣總統的權限比雙首長制度下的總統來得大,使得台灣的政府體制類別一直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內閣制優缺點有哪些?

這些年來,台灣不少政治人物主張改成內閣制,有讀者因此好奇,內閣制優點、缺點各有什麼?其實兩者均圍繞著內閣制的特徵走。以優點來看,由於內閣制行政立法權力融合的關係,只要是行政部門想推展的法案或政策,都很容易取得國會的支持,具有法案易於落實且效率極佳的好處,也更能機動性順應時事調整政策。這跟總統制中,行政部門、國會通常由不同政黨把持,國會因而經常出現杯葛行政部門決策的情形不太一樣。

至於內閣制的缺點,就是當行政、立法權力同屬一個政黨,內閣容易獨斷專權,少數反對者的聲音容易被埋沒。如果在野黨無法有效制衡,國家便很有可能出現濫權危機;但若國會沒有政黨過半、組成聯合內閣,也可能造成意見分歧,進而導致政治處於不安定的狀態。

內閣制台灣有可能辦到嗎?修憲門檻有多高?

假設將內閣制套用在台灣,立委同樣由人民選出,行政院長由立法院的多數黨主席出任,衛福部長、農業部長等各部會首長則由立委兼任。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曲兆祥認為,內閣制是一項理想而成熟的制度,不過要達成理念仍有長遠的路要走。最關鍵的,便是台灣要先通過修憲,才有可能將政體制度改為內閣制。

鑑於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為了避免任意更動,台灣的修憲門檻非常高。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規定,憲法修改,須經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提議,四分之三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決議,提出憲法修正案,並於公告半年後,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之半數,才算通過。

也就是說,台灣若想藉由修憲改為內閣制,現階段我國立委共有113席,須先有29名立委提議、85人出席,並獲得64名立委同意後,才能提出憲法修正案。憲法修正案公吿半年後,還得經過一道選舉人投票的手續,以2020年總統大選選舉人總額1931萬1105人計算,要通過修憲,需要965萬5553張有效同意票,門檻極高,想要達成並不容易。

延伸閱讀》修憲門檻多高?為什麼修憲規定這麼嚴格?

延伸閱讀》現行體制總統「有權無責」! 柯提「內閣制」真可行?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廖梓鈞

參考資料

看更多相關新聞
看Yahoo奇摩新聞2024總統大選專題 掌握即時選情
侯友宜:藍白若選舉不合作 就沒聯合內閣
賴赴海大演講又挨嗆 校長護駕打斷提問
柯P:現階段不可能排除侯友宜
藍白合變藍白拖!宋楚瑜:要兩情相悅、不為分贓找位子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發表 演說

守護 台灣

重啟 兩岸

賴清德 發表 演說

國會 改革 法案

中國 演說

TVBS新聞網
新頭殼
民報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兩岸關係更糟? 賴演說稱「互不隸屬」 外媒BBC:上任沒有蜜月期
總統賴清德520宣誓就職,包括美國CNN、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英國衛報、BBC等歐美媒體都大篇幅報導,其中外媒最關注的就是兩岸關係發展。不過外媒普遍不看好兩岸未來有對話基礎,認為賴清德將延續蔡英文的外交路線,甚至預言,大陸將加大軍事和貿易壓力,打壓賴清德聲望。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