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傳媒民調》藍加白大於綠是數字遊戲? 柯文哲的「理性快擇」
信傳媒.2023年9月28日 09:01

藍白合雖然有打敗賴清德的優勢,卻也有不容易談成合作的政治現實。(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信傳媒》委託佳興科技在9月18日到22日所進行的「全手機」民調中,可以發現想要「下架民進黨」的藍白民意,如果真的整合得起來,就會嚴重威脅賴清德大幅領先的優勢,而且不無被大逆轉的可能。

不論三人組、四人組,都是「藍加白大於綠」

根據《信傳媒》全手機民調結果顯示,如果2024總統大選主要競爭者是「三人組」,會投賴清德的占30.3%,會投侯友宜的占14.0%,會投柯文哲的占27.2%,賴柯只差3.1%,兩人支持率在抽樣誤差範圍內;若藍白合成局,侯友宜加柯文哲共計有41.2%,遠大過賴清德的30.3%。

*「不知道」包含很難說、不關心、拒答等情況。

如果2024總統大選主要競爭者是「四人組」,會投賴清德的占27.9%,會投侯友宜的占12.6%,會投柯文哲的占22.4%,會投郭台銘的占12.5%,侯友宜只贏郭台銘0.1%,兩人幾乎打平;而侯柯相加藍白合共35%,也是大於賴清德。若是柯侯郭在野大聯盟一起「下架民進黨」,他們將以47.5%的高支持率贏過賴清德的27.9%。

*「不知道」包含很難說、不關心、拒答等情況。

「雞蛋風暴」測試賴清德民調支持率谷底

不過,《信傳媒》這份民調執行過程中,民進黨正陷入延燒大半個月、沒完沒了的「雞蛋風暴」,首任農業部長陳吉仲並在9月19日下台,民進黨原本期待能就此止血、停損,但在野黨顯然嚐到甜頭,繼續把雞蛋議題當作政治提票機,從民調進行的第一天18日到最後一天22日,這段期間應可視為民進黨的「低潮期」,也是賴清德支持率的「谷底」。

在民進黨最脆弱的時候,藍白合雖然有打敗賴清德的優勢,卻也有不容易談成合作的政治現實。何況藍白合一旦成局,也會激起泛綠陣營強烈的危機意識,選票歸隊,而使2024總統大選回到藍綠基本盤,兩大政治板塊相互推擠,輸贏差距可能就不會太大,決勝負就看投票率,若投票率超過7成,代表年輕票蜂湧而出,左右選舉結果。

值得關注的是,既然藍白合前途一片光明,為什麼還會談不成?最關鍵的問題就在誰正誰副。

藍白合卡在誰正誰副,柯侯都在搶「民調第二」

今年以來,藍白合吵得震天響,但「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即使是郭台銘宣布獨立參選,想逼迫藍白坐下來談在野整合,但侯友宜、柯文哲還是不動如山。其實柯、侯兩人悶不吭聲很合理,因為誰先動作,誰就可能在談判桌上氣勢先差人一截,何況他們都認為自己「民調第二」,應該當「正」的,另一方應該當「副」的。於是卡在誰正誰副這一關,就卡死藍白合作的契機了,更甭提未來合組「聯合內閣」,該如何分工合作運作了。

不過,過去幾個月雙方雖然談談停停沒有太大進展,但國民黨這邊,有黨主席朱立倫用力撮合,加上侯友宜核心策士也努力奔走,雙方對於用科學的方法、用民調來決定誰正誰副,大致可以接受,只是這民調要如何做到雙方都可以心服口服,就真的是高難度挑戰。此外,因為郭台銘這個「變數」太不可測,也已打亂藍白合腳步,國民黨、民眾黨對於是否要跟郭台銘合作,雙方似乎「已有默契」。

柯文哲只有「總統」跟「行政院長」兩個選項

據了解內情人士透露,如果最後藍白要合,除了藍白合做多次內參民調,看結果決定誰正誰副,也不排除參考公正第三方或媒體所做的多次民調,最後結果如果是柯文哲勝出,就是「柯侯配」,只不過這樣國民黨就幾近被打包;若是侯友宜勝出,柯文哲則傾向選擇行政院長,跟國民黨合組聯合內閣,不當侯友宜副手,藍白若合,在立法院也肯定可以席次過半,柯文哲當閣揆不至於令不出辦公室,也能保全民眾黨的自主性。

其實民眾黨有嚴重的內部矛盾,年輕幕僚群擔心藍白合之後,民眾黨就會一如過去的親民黨、新黨被國民黨「吞掉」,以後還要揹著國民黨包袱跟他們共享美好未來。何況如果柯文哲代表民眾黨參選到底,用力衝刺總統大選,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席次一定會有大幅成長,比現有5席更多,而且在三黨不過半的情況下,將成為最關鍵的小黨,只要藍綠相持不下,最後就是民眾黨喊牌拍板,這是很好累積政治資本的機會,對柯文哲2028再戰賴清德加很多分。

黃珊珊、張金堅力主「選到底,不要藍白合」

據了解,柯文哲競選操盤手黃珊珊,以及他醫界昔日長官張金堅都是「主戰派」,不希望藍白合,主張柯文哲應該要參選到底,這樣民眾黨未來的路才會寬廣。黃珊珊的親民黨背景,親身經歷過國親合的種種不堪,感觸最深;不過她的哥哥黃曙光深受綠營重用,藍白合又對賴清德選情不利,而使黃珊珊力主柯文哲選到底的力道被削弱不少。

民眾黨內部另有一派主合,他們認為既然藍白相加大於綠,為何不在「下架民進黨」的共識下提前變成執政黨,有了足夠的行政資源,就能快速壯大民眾黨,何況合組「聯合內閣」將成台灣憲政發展史上一大創舉,或有可能解決台灣長期以來藍綠對立、社會撕裂、原地踏步的情況,會為台灣找到新出路。

20到44歲的支持度,是柯文哲最大政治資本

不過站在柯文哲的立場,4年後要再戰已68歲,而且只要賴清德不出大差錯,做一任根基已穩,要挑戰他的連任並不容易。反倒是2024情勢對柯文哲而言大有可為,20到44歲的年輕人多數站在他這邊,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民眾黨的競選方式也跟隨年輕人的習性、偏好走,只要能守穩、衝高支持柯文哲年輕人的「投票率」,跟國民黨談的條件又不會太糟糕,一鼓作氣大幹一場,也很符合柯文哲快意人生的風格。何況他素人參政第一役,選台北市長也是跟民進黨合作,他很務實,能屈能伸,很知道能勝選才是王道。

藍白合不合是個有趣的「數字遊戲」,但能不能合得成,要看雙方的智慧。柯文哲的「理性抉擇」,未必是民眾黨的最佳選擇,可能只是次佳的選項,但對屬性是「一人政黨」的民眾黨而言,最佳跟次佳可能就是兩條截然不同的岔路,而且是政治不歸路。

本次調查由《信傳媒》委託佳興智慧科技公司執行,針對設籍在全國22縣市、年滿20歲的民眾採「全手機」抽樣,調查期間在9月18日自中午12點到晚上9點,19~22日調查則自上午10點進行到晚上9點,總計完成訪問1213人,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是±2.81%。手機抽樣依電信公告前五碼為本,後五碼隨機。調查結果針對性別、年齡、戶籍地區、教育程度進行加權。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信傳媒民調》賴清德最能處理好外交、兩岸 郭台銘大打經濟牌 柯文哲在青年議題勝出
信傳媒民調》賴暫時領先 柯穩居「非綠龍頭」 侯跌破「換柱線」只贏郭0.1%
中國落入「中所得陷阱」?威權體制有利追上別人技術 卻不利真正創新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海峽 論壇

兩岸 連署

台南 謝龍介

立院 電梯

國會 改革

覆議 青鳥

台視新聞網
中天新聞網
太報
民視
海峽論壇廈門登場 王滬寧:台灣自古屬於中國
第16屆海峽論壇今(15)天在福建廈門登場,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開幕式,堅定表態「台灣自古就屬於中國」,統戰意圖明顯。率團參加的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高喊「道地台灣人,也能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回應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