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兒觀點》日本國民怒炸了!日本眾議員補選自民黨遭瞬殺、完封
新頭殼.2024年5月1日 16:28

 吃了瞬殺打敗仗的岸田最不敢斷然決定的是解散眾議院進入選舉。   圖:劉黎兒攝影

[Newtalk新聞] 日本眾議員3席補選,自民黨遭立憲民主黨瞬殺、完封,日本國民寧靜的憤怒開始炸開了,日本政局將如何變化?岸田只想用官職安撫黨內來保命免下台。

日本在這個黃金週裡(4月27日到5月6日)爆發了政治史上空前大事,就是自民黨在28日投開票眾議員3席補選,全面輸掉,這還沒關係,而且當天晚上8點開始開票的瞬間就被殺出局,3席均遭第一大在野黨的立憲民主黨拿下,完封了自民,而且最令人吃驚的是自民黨最鐵的保守王國的島根1區的也遭慘敗,顯示日本國民至今不作聲的寧靜的憤怒開始炸開了,也讓人預感到日本政局如1989年選舉社會黨土井多賀子達成朝野政黨逆轉大勝利時說的「大山動了」,覺得日本政治要開始走入新局面,但令人吃驚的是對國民而言的「噩夢般的岸田政權」早該收場了,但是自民黨內意氣消沉,居然沒有力氣來趕岸田下台,岸田也想要藉官職攏絡黨內反對派延命,解散眾院的時間只好延到明年了!

自民黨輸掉了島根1區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日本眾議員選舉是小選區制度,全部共289個選區,每次第一個蓋上當選的鐵票區就是保守王國的島根1區,島根1區歷代選出了自民黨巨頭議員如前眾院院長櫻內義雄、前首相竹下登、前官房長官青木幹雄等,是從中選區時代起就是自民黨不敗之地,小選區時代也永遠是最穩固的金城,但是這次自民黨推出的財務省官僚候選人錦織功卻大吃敗仗,輸給立憲民主黨的女性候選人龜井阿亞紀子2萬4千多票,也是歷史性的大慘敗!

島根1區慘敗的嚴重性還不僅僅是不敗之地遭攻陷,還因為這是自民黨這次在3席補選區裡唯一提名的選區,其他兩區自民黨一開始就棄權而沒提名,吃了不戰敗,其中東京都江東15區是因為自民黨的柿澤未途因為涉及賄選等而遭起訴而辭職,其後更遭逮捕及判刑確定,自民黨因為看沒有贏面而自行放棄了;而其他長崎3區則是因為自民黨議員82歲的石川彌一不僅僅5年內拿了自民黨餐券回扣錢4300萬日圓,背景主要是有統一教團撐腰,而且石川還在記者會上忝不知恥大罵提問記者「你頭腦真差!」而聞名全國,讓長崎3區的選民都覺得自己很丟臉,為了自民黨長年選出這麼爛的人為國會議員!

自民黨有自知之明,這次不敢在東京的江東15區以及長崎3區不敢提名,全部力氣放在島根1區,島根1區是因為前眾議院院長細田博之突然去世,而非直接的醜聞,細田從島根1區連續當選9次國會議員,按理當地選民應該會緬懷他而繼續支持自民黨,但是75歲的細田除了連續遭女記者等控訴性騷外,他在安倍派擔任安倍派會長時期就是指定要給回扣金的頭號戰犯,而且他本人也與統一教的關係深厚,本身也是回扣金的受益者,但因為突然去世,留下很多疑問!讓自民死黨的島根人也無法諒解!

錦織功從初時期就支持率很低,也因此這次從一開始自民黨就卯全力,除了岸田本人去站台2次外,自民黨也連日不斷送高層幹部等去幫忙,比起普通的補選多花了好幾倍力氣,但結果還是吃了敗仗,自民黨幹事茂木敏充表示「逆風實在太強了!」

選民很明顯地對自民黨說NO了,而且現在不僅統一教的組織票無法動員,跟自民黨聯合執政的公明黨母體的創價學會票也覺得無法投給如此腐敗的自民黨,自民黨本身的票也有2、3成轉投給立憲民主黨候選了!加上這次原本都會推候選人的日本共產黨非常配合,沒有推人出來分散立憲民主的票,讓立憲民主很順利的全面大勝,尤其選舉投開票日訂在黃金週裡,投票率超低,像東京江東15區只有40%,創下史上新低,原本對組織票較弱立憲民主黨因為吸收了日本國民寧靜的憤怒,選民內心都想教訓自民黨,才會這樣的結果!

自民黨敗選的原因是岸田實在太人氣了,他來助選,其實幫倒忙,他拼命搞積極外交,卻沒能挽回國民的心,主要是自民黨在2012年從自民黨手裡奪回政權後自己非常任性地為所欲為,醜聞不斷,尤其這次嚴重的回扣金問題,除了用離黨勸告等來懲處外,沒有其他進一步作法,尤其涉及回扣金的巨頭如岸田本人或前幹事長二階俊博等都沒有交代,有85個人沒記載在懲處名單上,現在為了生活而叫苦連天的國民覺得自民黨政客都隨便拿企業或宗教團體的錢來當自己的零用錢難以忍受!

至今每次選舉,在野黨都鬧分裂,尤其是偽在野黨的維新之會與國民民主黨現在也被看穿手腳,因此這次選票都集中給了立憲民主黨,立憲民主黨黨魁的泉健太要求早日解散眾議院,因此今年6月通常國會會期結束時立憲民主黨可能提出內閣不信任案!

立憲民主黨或日本共產黨的立場是希望不勘一擊岸田留任首相,這樣或許一舉就能把自民黨擊潰!自民黨內也知道下次選舉如果是岸田領導就會輸得很慘,問題是自民黨因為統一教問題,尤其是回扣金問題而解散派閥,以及有安倍派及二階派議員遭到離黨勸告等,因此想要扳倒案田也乏力,當下岸田即使選舉大敗,也就只想要延命而給現在反他聲量最高的石破茂跟小泉進次郎高官做,還想繼續當首相,但國民的憤怒已經炸鍋了,岸田被認為是「噩夢的政權」,自民黨被認為是「傲慢的政黨」但岸田及自民黨都不想好好改革,只想等選民遺忘時再來解散眾議院,但日本選民這次似乎不會那麼健忘的,一定會給自民黨教訓的,大山動了,動2次的話,自民黨或許只好下台了!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日民調:不支持岸田內閣比例創新高 黨和政府管理不善是主因
肯定蔡英文強而有力也溫暖 自民黨:她是日本女性的典範

自民黨全敗,尤其輸掉島根是日本政治史上大事。   圖:攝自朝日新聞

完封自民黨的立憲民主黨黨魁泉健太表示這次選舉將岸田政權不值得信賴的狀態明確化。   圖:攝自日本經濟新聞

自民黨全敗將對政治運營帶來影響,尤其島根慘敗到超乎想像。   圖:攝自讀賣新聞

立憲民主黨黨魁泉健太最近不論在國會或選舉戰略都可圈可點。   圖:劉黎兒攝影

現在第二大黨而日本國民最予以寄望立憲民主黨的參議院幹事長及曾任副黨魁等的蓮舫是台灣出身的政治家。   圖:劉黎兒攝影

吃了全敗的岸田就只好表示暫時不考慮解散國會。   圖:攝自NHK官網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賴清德 兩岸

國會 改革

賴清德 兩國論

國宴 台南 登場

賴清德 演說 兩岸

立院 續審 國會

中央廣播電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民視
放言 Fount Media
學者盼賴政府凝聚與深化台灣共識 才能在兩岸與台美關係間穩健前行
新任正副總統賴清德與蕭美琴已於520正式上任,兩岸關係、美台關係即將進入新的階段,「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今天(21日)日特別舉辦座談會,與會學者分析認為,賴清德上任後面臨的挑戰是美國大選的不確定性,以及中國統戰與對台武嚇的增加,還有國內親中勢力所施加的壓力。特別是國內國會多數黨支持法案多傾向對岸利益,而非全球局勢,都影響著台灣國際形象與地位,因此賴政府必須更深化台灣共識,才能在兩岸與台美關係中穩健前行。 針對賴政府上台後的美中台關係,「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於今日21日)於東海大學舉辦了座談會,由東海大學教授沈有忠主持並與美國聖湯瑪斯大學教授葉耀元、成功大學兼國策執行長王宏仁、東海大學教授張峻豪、中正大學教授蔡榮祥、以及海峽交流基金會處長洪浦釗共同探討賴清德新政府上任後的期許與願景。 沈有忠表示,賴清德總統從選舉期間提出的競選主張、勝選感言、一直到就職演說,在兩岸關係、對美關係上,都展現了「維持穩健」與「延續路線」的風格。甚至在任命的第一任內閣團隊中,涉及兩岸與外交等國安團隊,都有延續蔡總統路線的特色。其目的就是希望過去蔡總統執政八年以來,台灣在國際社會建立的正面形象以及地位能夠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