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新體制下的立憲民主黨:戰略轉向擴大中間與中間偏右陣營的支持
nippon.com.2024年10月15日 08:10

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新任黨魁,由前首相野田佳彦出任。此舉明確展現出黨派路線轉向擴大中間與中間偏保守陣營的支持,意欲壯大黨勢。然而,立憲民主黨能否依循此路線提出相符之國防政策?種種議題,尚待解決。

9月23日舉行立憲民主黨的黨魁選舉,前首相野田佳彦經決選投票擊敗前任黨魁枝野幸男,最終勝出。日本放送協會NHK於9月9日所作民意調查顯示,三成五受訪者認為野田最適合擔任新黨魁,僅有一成四支持枝野,此次投票結果與民意趨向相符。

2012年大選慘敗之前首相

1993年7月,野田代表日本新黨出馬,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其政治主張偏向保守。其後於1994年12月參與新進黨創黨,卻在1996年10月眾議院大選落敗。2000年6月以民主黨候選人身份重返國會。2009年9月民主黨執政後,翌年6月出任菅直人內閣財務大臣。2011年8月在民主黨的黨魁選舉中勝出,翌月就任首相。

時任首相的野田致力推動社會保障與稅制改革,計劃逐步提高消費稅至10%。2012年8月,藉由承諾自民黨「近期將諮詢國民是否信任政府」,促成改革相關法案通過。其後依約於同年11月解散眾議院,然而民主黨在12月的大選中慘敗,野田辭任黨魁。2017年9月民進黨與希望之黨合併後,野田以無黨籍身份活動。2020年9月加入立憲民主黨。

卸任首相後,野田除了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擔任日本民進黨幹事長之外,鮮少現身於政壇。主要是因爲2012年的大選失利,招致民主黨系議員之強烈反彈。就任日本民進黨幹事長之際,亦遭逢部分人士的激烈抗議(《讀賣新聞》2016年9月22日)。

與左翼勢力結盟致使政黨發展停滯

野田可以重返政壇有兩大主因。其一,立憲民主黨勢力停滯不前,顯露困境。在枝野幸男的領導下,該黨於2021年10月大選前與日本共產黨達成「有限度的閣外合作」協議(《日本經濟新聞》2021年10月1日),並在多個選區展開選舉合作。然而,此舉遭到執政黨嚴厲批評,導致選舉席位減少。枝野辭職後,泉健太接任黨魁。

立憲民主黨與左翼合作無法擴大黨派勢力,泉健太遂尋求與共產黨關係的重新評估。不過未能徹底切斷雙方關係,僅於2022年5月與共產黨「確認」將「擱置」閣外合作之協議(《讀賣新聞》線上版、2022年5月10日)。

另一方面,與其他在野黨深化合作亦未果,參議院選舉再度失利,席位減少。今年7月的東京都知事選舉再次證明與左翼的合作無效。儘管獲得立憲民主黨與日本共產黨大力支持,該黨前參議員蓮舫僅獲第3名。此結果明確顯示出必須擴大中間及中間偏右勢力的支持。

制定政策與施政運作備受肯定

野田重返政壇的第二個理由在於,2022年10月追悼前首相安倍晉三之國會演說備受讚譽,野田的存在重新引起各界關注。2022年7月參議院選舉期間,安倍因槍擊逝世。自民黨慎選追悼演說者,最終野田雀屏中選。他巧妙應對難題,避免激烈批評長年以來的政敵,亦不全盤肯定,卻給予適度評價,進行追弔演說。此次格調高尚的演說,贏得朝野議員如雷的熱烈掌聲。

野田首相任內之政策與施政,原本便獲得自民黨部分人士的正面評價,安倍本人亦稱讚野田「具有穩定感」(《讀賣新聞》2022年10月26日)。立憲民主黨極需拓展中間及中間偏右勢力的支持,野田自然成為角逐黨魁的有力人選。

對於與共產黨合作以及爭取左翼支持,野田抱持否定態度,反而強調匯聚中間選民的支持。他提出以下方法來對抗自民黨。

「以『369原則』挑戰自民黨。「9」指的是鞏固本黨9成以上支持率,這對於年輕政治人物而言殊為不易;「6」則是爭取6成無黨派選民,即贏得多於對手的支持;「3」為從自民黨陣營奪取3成選票。」(《週刊Economist》第101卷第29號,2023年8月22日)

預期石破茂新政權將提前解散國會舉行大選,野田則將推出中間偏右路線應對。野田以其雄辯才能與論戰實力著稱,勢必對自民黨構成重大威脅。

國防政策上,與在野黨的合作策略仍存挑戰

新任黨魁野田面臨兩大挑戰。其一,是否能夠提出符合中間偏右路線的國防政策。立憲民主黨2022年參議院選舉公約主張「廢除2015年安保法制的違憲部分」,此外亦承諾「中止邊野古新基地的建設」。

野田於黨魁競選期間談及邊野古遷移問題時表示,以往擔任首相之際曾推動遷移,「現在基本立場一樣沒有改變」(《朝日新聞》2024年9月12日)。然而,問題在於安保法制。即使宣布參選黨魁時曾表明不會驟然改變立場,野田仍明確指出2015年的安保法制「違憲」(《時事通信》2024年9月5日)。若欲擴大立憲民主黨的支持勢力,必須更加全面地檢討國防政策。野田能否完成此一艱鉅任務,將成為關鍵考驗。

另一關鍵挑戰在於,如何重構在野陣營的合作模式。即使成功擴大中間及中間偏右勢力的支持,若與日本維新會、國民民主黨在同一選區角逐,終將使自民黨漁翁得利。因此,必須促成某種形式的選舉合作,讓立憲民主黨與這兩大政治勢力協商推出單一候選人。

野田欲壯大立憲民主黨之聲勢,須於大選前妥善應對此兩大課題。(本文部分省略尊稱)

竹中治堅 [作者簡介]

nippon.com 編輯企劃委員長。1971年生於東京都。1993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系,進入日本大藏省(現財務省)。1998年美國史丹佛大學政治系博士課程結業。1999年任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副教授、2007年起任準教授,現為教授。主要著作有《何為參議院?1947-2010》(中央公論新社,2010年,獲大佛次郎論壇獎)等。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衝擊 林右昌

捷克 論壇

國防部長 應變

召開 國安高層會議

罷樑 林右昌

威脅 台海

TVBS新聞網
中天新聞網
太報
CTWANT
基隆罷免案失敗!林右昌吞「三連敗」?綠:沒介入
基隆市長罷免案沒過關,謝國樑感謝市民朋友表態。不過罷樑成敗會否牽動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下一步呢?有一派聲音認為,林右昌在市長交棒、輔選立委、罷樑吞下「三連敗」,恐怕影響2026布局。不過綠營強調沒介入罷免。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