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補選柯文哲坐實「老三」 民眾黨補強陸戰固小草、吸收黨員再祭KPI
太報.2024年4月21日 08:20
上周地方補選,民眾黨唯一投入的麥寮鄉長選戰,黨主席柯文哲雖然親征Long stay,選舉結果卻不如預期,繼總統大選之戰後,民眾黨再度淪為老三。據了解,民眾黨2024檢討報告,各單位都點出陸戰不足,麥寮補選失利,更顯示組織薄弱成硬傷,因此,民眾黨中央已將深耕地方定為未來發展重心,另外,黨中央也再祭出KPI,要求地方廣納黨員,且做好選服,選戰策略區分「都會區、非都會區」,因地制宜訂下不同戰法。

知情人士透露,2024選戰其中一個比較大的錯誤是中央與地方的垂直溝通不足,衍生許多問題,比如地方難以執行中央的計劃、陸戰行程安排欠佳、對地方了解不足、有小草與陸戰隊支援卻沒有好好使用等。

在小草與陸戰隊方面,該人士說明,小草屬於義工性質,是一群非常熱心的民眾黨支持者,他們可能沒時間接受訓練,但可以抽空參加民眾黨的活動,這種人數量很多,對選舉有很大的加分效果,像是外界都知道的「孫子兵法」,就是呼籲小草拉票,成效相當好;而陸戰隊則屬於志工性質,有閒暇的時間接受訓練,可以發文宣、辦活動,甚至街頭短講等。

黨內人士表示,小草與陸戰隊在選前不斷出現,人數非常多,可是當時沒有系統性的把這些支持者組織起來,借用他們的力量打選戰,實在可惜,未來一定會整合這些人力資源,在選戰時派上用場。

此外,民眾黨人使表示,未來中央幹部一定會勤跑地方,到各地黨部了解不同民域的民情、需求,更重要的是,將來針對都會區、非都會區會擬定不同的經營、選舉戰略,不再「以台北角度看天下」。

同時,為了拓展政治版圖,黨中央會制定KPI,要求地方黨部每個月招收一定數量的黨員,若達到每月目標,會給予獎勵;如果未達標,中央將了解原因,並提供建議。此外,選服要做好,也要多舉辦活動,包括小草見面會、里長培訓班等,才能在民眾黨在地方紮根、進而拓展。

然而有地方幹部認為,中央與地方溝通不足所造成的傷害小,反而是「藍白合」歹戲拖棚,到登記截止日當天才確定副手,對選情才是致命傷害。該人士解釋,「藍白合」讓柯文哲定位尷尬,有可能獨立參選,也有可能跟侯友宜搭檔,所以柯沒有「第二、第三分身」代替他跑行程,讓柯能跑的地方非常有限,很多非都會區、偏鄉地區都沒有觸及。

該幹部指出,以他的縣市為例,柯文哲只要有經過、露面,甚至出席活動,該區域的得票率都會提高10%,讓他高呼很可惜!即使後來副手吳欣盈加入競選行程,但為時已晚,能覆蓋的地方有限,要從藍綠夾殺中突圍而出,一個多月的競選時間根本不夠。該幹部還提到,藍白合6點協議也是一記重傷害,當天柯簽下協議後,地方支持者反應激烈,黨部花了許多時間才能安撫,總的來說,如果沒有「藍白合」,「柯盈配」早一兩個月成形,民眾黨一定可以選得更好。

談到地方經營,地方幹部也認同都會區、非都會區會必須擬定不同的經營戰略,尤其他的縣市屬於非都會區,人口高齡化、年輕人口外移,所以地方經營更顯重要,因為長輩使用手機比率低,必須多舉辦活動、做好選民服務,以及深入宮廟等地方社團。該幹部認為,辦活動的目標是爭取曝光,而且8名立委各有責任區,可以擔任「柯的分身」出席活動、紮根地方;至於選民服務更是重中之重,8名立委會處理會勘等工作,這在非都會區非常吃香,所以一定會全力爭取選民支持。

另一方面,麥寮補選柯文哲南下Long stay,卻讓林宜豊得票不增反減,因此被批評「幫倒忙」,基層幹部認為,不能這樣就全盤否定Long stay的價值,為了2026、2028,柯文哲必須持續Long stay,跟各地人士交流「搏感情」,讓柯了解各地民情的差異,才能因地制宜,提出地方選民有感的政策。最後,該幹部也說,地方黨部正尋找無黨籍人士在2026代表民眾黨參選地方公職人員,為民眾黨在2026、2028兩場選戰打好地方基礎。

更多太報報導
國會臉譜/僅遵主席教誨!陳俊宇跑攤靠這三字擋酒 「滴酒不沾」讓賴清德好吃驚
國會臉譜/蔡易餘相揪水上摩托車衝澎湖!吳沛憶初體驗從害怕到喊「喜歡」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身分證 文件 塗黑

郭智輝 電價

賴清德 出席 黃埔

行政院 提出 國會

賴清德 引戰

民眾黨 出席 海峽

中時新聞網
CTWANT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數位ID資料「塗黑、打馬賽克」畫面曝 綠委:沒發現瑕疵
行政院在110年暫緩推動換發數位身分證,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成立「數位身分證換發政策及預算執行專案調閱小組」,但內政部提供的資料竟「全被塗黑」,還稱「依法未便提供」。藍委痛批,很多書面資料遮蔽塗黑,根本文字天書,質疑是否有圖利廠商行為,將提案全數凍結或刪除6000多萬元維護費。綠委吳琪銘則稱,翻閱過資料,未發現重大瑕疵。名嘴歷史哥李易修揭露快速翻頁畫面,資料果然全被塗黑的景象讓人驚呆。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