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爭2024!民調71%支持郭侯配 侯友宜:毫無畏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2023年4月6日 21:25

記者周楷、廖品鈞、李政道、李維庭/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表態戰2024,昨(5)日更90度鞠躬對4年前退黨道歉,讓聲量一夕之間飆高。根據《三立新聞網》民調,贊成郭侯配高達71%,輾壓侯郭配29%,讓新北市長侯友宜忍不住出面喊話自己「毫無畏懼」。黨前秘書長李乾龍也呼籲郭台銘應該照黨的制度走,台中市長盧秀燕則罕見受訪,說不管侯郭或郭侯,能贏比較重要。

郭台銘表態戰2024。

就是這一個90度長達8秒道歉,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姿態放到最低,卻把聲量衝到最高。平面媒體最新民調顯示,高達62.5%的民眾力挺郭台銘參選2024,韓國瑜則以14.61%排名第二,而原本最被外界看好的侯友宜只有14.5%。根據《三立新聞網》即時民調,贊成郭侯配的71%也遠高於侯郭配的29%。

71%支持郭侯配。

民眾:「比較偏向郭台銘,如果台灣讓一個企業家管理,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方向。」

民眾:「侯友宜吧,他當新北市長我覺得還不錯。」

眼看郭台銘呼聲越來越高,甚至傳出國民黨除了民調外,耐不耐打也是綜合評估指標,讓新北市長侯友宜再也忍不住了。

新北市長侯友宜:「參與了無數次的槍戰,走過槍林彈雨,面對所有的挑戰,我毫無畏懼。」

侯友宜放話沒在怕,只是對郭台銘而言,眼前最大難題不只對手侯友宜,還有他的黨籍問題。

國民黨前秘書長李乾龍:「他這樣表態當然一定會給朱主席一些壓力,你要按照制度走,不然整個黨就亂掉了。」

台中市長盧秀燕:「怎麼樣的搭配我沒有太多的意見,能贏比較重要。」

盧秀燕打圓場喊團結,但罕見出面受訪談2024,加上反郭台銘走後門的李乾龍出面喊話,似乎也有意替侯友宜剷除總統路上的障礙。畢竟郭台銘表態出擊,侯友宜這頭勢必也得加強防守,以免在郭侯或侯郭落居下風。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94要客訴/郭台銘參選總統?張益贍:高虹安若站台恐被開除黨籍
郭台銘爭國民黨總統提名!挺侯派喊「照制度走」:當侯友宜副手就沒問題
郭台銘首度鞠躬道歉 游淑慧:為不快樂分手畫句點、藍軍吃定心丸
郭台銘、侯友宜如何配?盧秀燕:最重要的是能贏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海峽 論壇

兩岸 連署

國會 改革 台南

立院 電梯

台南 謝龍介

國會 改革

台視新聞網
中天新聞網
太報
民視
海峽論壇廈門登場 王滬寧:台灣自古屬於中國
第16屆海峽論壇今(15)天在福建廈門登場,中國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開幕式,堅定表態「台灣自古就屬於中國」,統戰意圖明顯。率團參加的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高喊「道地台灣人,也能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回應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