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蔡英文成了民進黨的鍾無艷
風傳媒.2024年7月22日 07:50

民進黨全代會盛大登場,前總統、前主席蔡英文以「另有行程」不克出席,做為「最不像民進黨的前主席」,蔡英文的決定表現態度也展現睿智,但毫無疑問,更深刻反應政治的現實,權力的殘酷,所謂「英系」在賴清德元年初啓就畫下句點,除非民進黨兩年後大敗而四年後賴清德失勢,否則再無翻身可能。

即使總統與國會大選雙少數,絲毫不減損賴清德大權獨攬的優勢。

蔡英文缺席民進黨全代會─為自己挖的坑

諷刺的是,賴清德優勢很大部份倚仗蔡英文為他墊基,比方,蔡英文提名的全綠大法官,讓賴清德能在反國會改革法案上志得意滿,憲法法庭裁定暫時處分,即使尚未做出最後裁判,賴清德都能先一步打著「維護憲政」,聲稱「守護民主台灣」;再比方說,蔡英文提名的全綠監委,讓監察院調查糾彈權責淪為行政權的護航,還能反過頭來臉不紅氣不喘阻却立法院的國會調查權;甚至民進黨人爭取二年後九合一基層選舉的同時,第一關要防止初選被沒收,但即使被沒收,他們可能都無話可說,因為就是蔡英文打破了民進黨的初選「傳統」;用白話文講,蔡英文如今處境,正是她為自己挖的坑。

蔡英文為連任妥協於民進黨的權力結構,讓賴清德做為她的副手,却讓賴清德當了四年袖手副總統,卸任副總統陳建仁能插手的事都遠比賴清德還多,就註定賴清德時代,卸任總統,卸任黨主席的她,不要說插手,連插口的餘地都無,這點未始不好,畢竟賴清德「打到底」的路線,未必是她所支持,就像她卸任前約見在野黨主席柯文哲却搞得滿臉豆花一般。

前總統陳水扁出席民進黨第21屆第一次全代會,前總統蔡英文却以另有行程缺席。(顏麟宇攝)

蔡英文出身於國民黨(李登輝)政權,在民進黨最低迷的時刻成為民進黨改變社會形象的優選,但最終她沒能改變民進黨,民進黨還是那個抱著反核與台獨神主牌的黨,民進黨擺脫不掉陳水扁,却對掌握黨權十六年的蔡英文,說放下就放下;蔡英文卸任前主觀意願,或許真心希望鄭文燦還有一搏機會,畢竟如果是鄭文燦,對蔡英文應該禮貌許多,蔡英文「輔政」也會心無恚礙;鄭文燦既因案落馬,民進黨、甚至獨派根正苗紅的賴清德,更豈能容蔡英文影響力繼續在黨內滋長。

威權時代大法官「規範權威」─賴清德也嚮往

但賴清德視野所及的「民主」,却偏狹的讓人憂慮。賴清德全代會講話,彷彿一篇「擂戰鼓」的宣言,即使他口口聲聲「民主台灣」。

他為民進黨樹立的三大目標,第一,建立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他回溯民主前輩「用生命揭穿『台灣是反攻大陸基地』的錯誤」,確立台灣優先的國家政策,賴清德說的不可謂錯,但他刻意忽視調整反共國策,改為建設台灣的是蔣經國,包括他口中的開放黨禁,解除報禁,宣布解嚴,都是蔣經國晚年為台灣民主跨出最重要的幾步,即使國會全面改選,也非民進黨可獨攬其功,當年一起為國會全面改選「戰鬥」的,包括國民黨增額立委,甚至一起為爭取國會權責聲請釋憲,三十多年過去,國民黨還在為國會改革奮鬥,倒是民進黨擁有權力就用盡力氣削弱國會監督的可能。

這正是賴清德要求民進黨努力的第二個目標:深化民主憲政體制。他說此刻的責任是「維護權力分立的憲政體制,避免權力再度集中,危害民主,傷害人民的權利」,因為「沒有建立憲法規範的『權威』與共識」,政黨政治不可能健全,國會改革法案就是避免權力集中,反國會改革則是讓權力繼續集中於行政權,民進黨立委放棄監督,民進黨監委放棄制衡,民進黨的大法官都成了「規範權威」的部隊,就像威權時代的大法官能解釋萬年國會不違憲一般,都在「規範權威」,這不是深化民主,而是為台灣民主掘墓。

總統賴清德與民進黨眾黨公職出席民進黨第21屆第一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賴清德為民進黨樹立的目標是「憲法規範權威」和「防止言論自由泛濫」。(陳昱凱攝)

賴清德口中的第三個目標是保障自由人權,民主前輩爭取言論自由,現在他的責任是「防止言論自由被濫用」,保障人民的權利不受假訊息、認知作戰的侵害,當統治者才有權界定什麼樣的言論有自由,什麼樣的言論不能被濫用,就不可謂為「言論自由」,更甚者,當權力者隨意對政敵、對民選公職、對普通老百姓抹黑扣紅,甚至以謊言操縱「認知戰」,這是壓縮甚至收回台灣曾經享受過的眾聲喧嘩。

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懼本身

他還說民主前輩爭取集會結社的自由,現在要建立開放政府,讓更多社會自主公民力量有參加政治決策的機會,連國會調查都不允許的政府談何開放?而公民力量參與政治決策就是他號召的「青鳥」嗎?正反意見在街頭內戰,不叫參與決策,而正是破壞民主機制機轉的民粹。

賴清德以肅殺之語宣示,「絕對不容許台灣因民主政治的失敗,而遭受滅亡的危險。」他却無視民進黨所做所為,正讓台灣民主的招牌剝落中,他說台灣處境特殊因為有「中國的因素」,中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民進黨因為恐懼中國看扁了民主的力量,更可怕的是,賴清德定義中的「民主」只能是「民進黨為主」,而「民進黨為主」就是「賴清德為主」。

民主從來不是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容不下「中華民國」的台灣,又如何成為「民主台灣」?蔡英文曾說過,「讓台灣人不論先來後到,都能自由自在」(不要為自己的認同道歉),賴清德讓人側目的是他提到「不論什麼背景,什麼時候入黨,台灣都是我們的母親」,連民進黨人都有先來後到之別,「後到(入黨)」的蔡英文,應該點滴在心,慶幸自己另有行程了。

更多風傳媒報導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京華城 羈押庭

傳出 沈慶京

澎湖 勗勉 國軍

民眾黨 黃國昌

柯文哲 禁見

高雄 國賓 改建

FTNN新聞網
華視
民視
品觀點
國民黨團為藍白合護航柯文哲京華城案 吳思瑤:可去問郝龍斌、鍾小平、游淑慧
[FTNN新聞網]記者劉秀敏/台北報導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因台北市長任內京華城弊案涉嫌圖利、收賄,5日遭台北地院裁定羈押禁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6)日上午卻...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