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立法院衝突不斷!全台民眾上街頭 改革五法還權或擴權爭議大
菱傳媒.2024年5月24日 15:40

特稿/立法院衝突不斷!全台民眾上街頭 改革五法還權或擴權爭議大

(記者林泊志/台北報導)立法院在新總統就任後,就迎來國會改革五法的衝突,到底立委是擴權還是還權?甚至引發全台民眾抗議,沒有停下來的跡象。藍綠白三個黨,都有被批判的地方,當家的賴政府更是責無旁貸。

520正副總統就職,賴清德終於成為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也是台灣民主化後第5位民選總統,民進黨正式邁入第三屆連續執政;然而與蔡英文8年任期不同的是,賴清德並未全面執政,在立法院藍白綠三黨不過半的現實下,就是一個少數政府。

民進黨定調「沒有討論不是民主」,議場內動用各種議事杯葛手段,阻撓藍白推進法條審理,但別忘了立法院採「多數決」,賴清德520就職時,以總統高度喊出要「尊重少數」,非但無助朝野化解歧異共推國會改革法案,反讓衝突擴大,使人民兩度上街,但社會、政局再陷動盪,難道這是賴清德要的民主?既然賴清德選擇要走這條窄路,那麼戰鬥勢不可免;個性強硬的賴清德總統,如不能屈居藍白之下,一般的預測,恐已注定未來4年的台灣,將會是一個政局動盪的局面。

民進黨團立委人手一雙藍白拖嘲諷國民黨民眾黨。林啟弘攝

鏡頭再轉到5月22日,民進黨舉行第18屆黨主席宣誓就職典禮,總統賴清德正式就任民進黨主席,黨政大權一把抓。他在致詞時提到近日立法院審議《立院職權行使法》等相關法案,他感謝總召柯建銘與民進黨團辛苦付出、團結一心,堅定守護民主;同時感謝22日在立法院外不畏風雨,「堅持程序正義、捍衛自由民主」的民團及自發而來的所有民眾。

「遵守程序正義的實質、理性討論,是民主法治國家國會的原則,也是各黨可以達成共識的關鍵」、「缺乏程序和實質討論,會讓法條難以凝聚各方共識,容易產生疏漏,甚至可能影響現行憲政與權力分立的運作。」賴清德如此說。

總統立委選舉期間,賴清德向年輕學生保證,當選後願意到國會進行國情報告。賴清德啟用形象溫和的民進黨「大師兄」卓榮泰擔任閣揆,但賴清德黨政大權一把抓,宴請全黨立委「反守為攻」,力戰藍白。立法院活字典、當了30多年立委的總召柯建銘,22日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說,民進黨會提出釋憲「合憲前,賴清德恐不會赴立院國情報告」,已清楚宣告不會向以藍白主導的立法院低頭。

修《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是還權還是擴權?

然而國會改革法案是黑箱?真的都「沒有討論」嗎?

民進黨定調國會改革法案是「擴權」,並將修法的種種形塑成白色恐怖回歸。台北律師公會稱國民黨版所提法案並沒有溝通、討論,強調不符合程序正義,但藍營指國民黨版的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曾舉辦三場公聽會、一場專案報告。相關法案內容、立法過程,立法院網站上都有公告。

從憲法層次說起,我國憲法採五權分立,過去調查權都落在監察院,但監察院效能長期未彰顯,使得對行政權的監督淪為空談。2004年8月24日立法院通過「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特別委員會(以下簡稱真調會)條例」,綠營認為已逾越《憲法》賦予立法院權限而侵犯其他憲法機關權力,並嚴重侵害人權,有違《憲法》權力分立原則及正當法律程序之保障,立委柯建銘、李俊毅、蔡煌瑯等93人聲請釋憲。

當時的大法官會議在同年12月15日做出釋字585號解釋,文中清楚提到「立法院調查權乃立法院行使其《憲法》職權所必要之輔助性權力」,因此讓立法院握有調查權本就合憲。

2012年間國民黨中央執政,民進黨立院黨團在時任立委的林佳龍(現任外交部長)、鄭麗君(現行政院副院長)等人力推國會改革法案,要求啟動國會改革、強化立院職權,落實聽證權和調查權,綠委李俊俋也說:「立法院現在是缺了牙的老虎,如果藍營限縮職權,難道要把立院變成沒有牙的老鼠!」

雖然當年綠委提出的條文,與現在各黨派的立委新條文不盡相同,然而民進黨2016年起全面執政8年,立法院到現在連牙都還沒長出來,在蔡英文執政下,國會改革淪為笑話,綠委如今卻質問藍白「有那麼急嗎?」

此次修法最大的爭議在於程序問題,立院外民眾舉著守護民主等標語到場抗議。林啟弘攝

引發朝野衝突的5月17日院會國會改革等法案,5月8日由司法法制委員會的國民黨籍召委吳宗憲召集協商,並不是由立法院長韓國瑜召集,且委員會也沒有共識。在未經院長召集朝野協商下,多達20幾個版本的草案送進院會,增加討論難度,國民黨和民眾黨在會議當天突然提出「整合版」,這版本也完全未經討論,直接要在院會表決,這是引發外界對表決條文沒有公開疑慮的關鍵。

在野黨加起來的票數,明明超過執政黨,為何那麼急?藍白綠立委提出草案併案審理,條文未經詳細討論,也未經實質朝野協商,就直接丟出一個整合版讓大家表決,以這方式通過「國會改革」法案,讓外界覺得諷刺,也是目前全台動員的團體很重要的訴求,說是黑箱作業,有中國在背後介入的疑慮。朝野都會使用議事手段達成自己的目的,但17日的院會亂象,國民黨與民眾黨要負較多的責任。

但,話說回來,2012年到現在,已超過12年時光,台灣國會改革踱步不前,行政權不受監督繼續延續12年,難道把缺漏的部分補齊、還權立法院,不是全民所望、立委們應當做的事?還是繼續聽從黨意,不完成立法、讓行政權不受合理監督?

藍白綠排隊搶攻議場主席台 所為何事?

民進黨原本在立院席次就居劣勢,無論按表決器或舉手都必輸,為了讓法案不能進行,強佔主席台、癱瘓議事就是反制藍白的方式之一,藍白也意識到此情形,因此全力動員排班搶佔主席台。

但光是表決方式就產生爭議。為捍衛主席台,讓議事進行,藍白立委全力鞏固主席台周邊,不讓綠委越雷池一步,原本可透過表決器投票的方式卻無法進行,改為舉手表決,這讓綠營指控,舉手表決無法讓人民對所選出的民代問責,同時指控舉手表決是讓台灣立法院中國人大化、清點人數「黑箱、做票」,緊扣藍白親中賣台及程序不正義。然而《立法院議事規則》第35條規定表決方式共5種,除表決器表決外,其中之一就是舉手表決。不過,立法院會舉手表決確實不常見,院會表決器表決是在1992年啟用。

主席台易守難攻,綠營跟民團要求採用表決器表決才是真民主,然而明眼人都清楚,若藍白回到座位插表決卡投票,綠委們即會趁此空檔,全力搶攻主席台,後續議事恐被癱瘓,相關法條、法案即無法續審,不能過關。

 

愛台灣口號 不該成操弄民意工具

搶佔主席台是引發517立院衝突的主因。林啟弘攝

國會改革國人引頸期盼多年,透過監督獨大的行政權,讓國政得以正常發展,民進黨長年主張國會改革,然而蔡英文執政8年來,早該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還困在立法院並未走出,立法院常被批判淪為行政院的立法局。

另一方面,不管哪個黨,透過過度簡化的語言與文字,煽動群眾上街,人民任人激情鼓譟,並未積極理解立法流程,高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反黑相反擴權」,或是指控有人動員黑道, 都是險棋。

愛台灣,是這塊土地人民所認同、讓這塊土地更好的共同意志,而非政黨專屬用來操弄民意的工具。再說,520後的朝野衝突,人民上街頭,三個黨都要負責任,但當家的民進黨更是責無旁貸。

菱傳媒原始網址:特稿/立法院衝突不斷!全台民眾上街頭 改革五法還權或擴權爭議大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身分證 文件 塗黑

郭智輝 電價

賴清德 黃埔

身分證 資料 塗黑

韓國瑜 生日

張凱鈞 出席 海峽

台灣好新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中時新聞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國民黨轟數位身分證計畫書內容塗黑 內政部:個資依法遮蔽、內部討論不提供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立院內政委員會「數位身分證換發政策調閱專案小組」向內政部調閱資料,但內政部竟將整本厚達千頁計畫書內容塗黑、打上馬賽克,甚至有些資料只有封面和目次,連塗黑都懶得做,砲轟內政部成「內政布」。對此內政部回應,依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已提供數位身分證相關資料5大卷87份文件,依法沒有拒絕、隱匿。提供的資料中,涉個資部分依法遮蔽、並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內部討論資訊不予提供。內政部表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數位身分證調閱專案小組於2024年5月2日要求內政部、行政院、工程會及中央印製廠提供工作小組會議資料、相關委託研究、研討會紀錄、報告、相關招標文件、合約書及對外函文等相關資料,並於2024年5月29日要求再提供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之管控會議歷次紀錄等資料。內政部均配合提供,涉個資部分依法遮蔽、並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內部討論資訊不予提供。內政部強調,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52條,文件調閱之調閱報告書及處理意見未提出前,其工作人員、專業人員、保管人員或查閱人員負有保密之義務,不得對文件內容或處理情形予以揭露,應請調閱人員遵守該規定,內政部已依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