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訪澳洲宣布提供2隻新貓熊 專家:喚不回澳中科技合作
太報.2024年6月16日 11:56
2024年6月16日,中國總理李強訪澳洲,參訪阿得雷德動物院,貓熊旺旺在後面咬盒子。路透社
中國總理李強15日抵達澳洲,這是2017年以來首度有中國總理訪澳。李強的任務是修復中澳關係,今天(6/16)宣布中國將再提供澳洲2隻貓熊,預計中國對澳洲龍蝦的進口禁令近期也會取消;不過專家指出,澳中對於外交修復的期許目標有落差,即使恢復貿易和高層交流,澳洲沒有興趣與中國深化科技合作。

美聯社報導,李強15日從紐西蘭抵達澳洲阿德雷德,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迎接。這是睽違7年再有中國總理訪澳,可能會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來訪鋪路。習近平上一回訪澳洲已是2014年。

李強今天參訪阿得雷德動物園(Adelaide Zoo)時,宣布在阿得雷德動物園的貓熊旺旺(Wang Wang)與福妮(Funi)今年11月返中後,中國將會再提供一對新的熊貓給澳洲。旺旺和福妮2009年來到澳洲,兩隻貓熊將近20歲,尚未生育。

李強中午與澳洲外長黃英賢、貿易部長法瑞爾(Don Farrell)進行餐敘,明天赴澳洲首都坎培拉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會面,後天將參訪西澳洲的鋰加工廠。

艾班尼斯領導的工黨政府2022年勝選後,澳中關係開始有所起色。澳洲自由黨領導的前政府由於響應美國對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的疑慮,將華為排除在澳洲5G網路建設之外;2020年澳洲呼籲對中國進行新冠肺炎溯源調查,兩國關係破裂,中國對澳洲祭出一連串貿易封鎖,包含煤炭、葡萄酒、木材、牛肉、海鮮等,這些商品每年出口到中國的總額高達200億澳元。

2024年6月16日,中國總理李強(右)訪澳洲,在澳洲外長黃英賢(左)、南澳州州長馬利諾斯卡斯(Peter Malinauskas,中)陪同下參訪阿得雷德動物院。路透社
2024年6月16日,中國總理李強(右)訪澳洲,在澳洲外長黃英賢(左)、南澳州州長馬利諾斯卡斯(Peter Malinauskas,中)陪同下參訪阿得雷德動物院。路透社

2024年6月16日,中國總理李強訪澳洲,參訪阿得雷德動物院,貓熊旺旺在後面咬盒子。路透社
2024年6月16日,中國總理李強訪澳洲,參訪阿得雷德動物院,貓熊旺旺在後面咬盒子。路透社

目前除了澳洲活龍蝦,中國對澳洲的所有貿易禁令已經取消。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Don Farrell)12日表示,他預計在李強訪問後,龍蝦禁令也會很快取消,「我非常有信心這趟訪問會給龍蝦產業帶來好消息」。

專家認為,在這幾年來的經濟脅迫後,澳洲對於未來與中國發展經濟關係會更謹慎。澳洲國立大學學者郝杰明(Benjamin Herscovitch)說,澳中對外交的期待有落差,「中國希望翻開新頁,建立更廣泛積極的雙邊合作關係,但澳洲會說:先等一下,我們希望貿易限制消失、恢復高層外交,但我們對於與中國深化科技合作沒興趣」。

郝杰明解釋,從澳洲的角度來看,與中國進行更深的科技合作,可能會是一種國安威脅。

例如李強預計18日要訪西澳洲的鋰加工廠,該工廠生產電動車專用的電池級清氧化鋰,這凸顯中國對於投資關鍵礦產的興趣。但澳洲和美國一樣擔憂中國在關鍵礦物的主導地位,澳洲財長查默斯(Jim Chalmers)近期才以國安利益為由,下令5家與中國有關的公司出售他們去年9月起收購的澳洲稀土開發商「北方礦業」(Northern Minerals)股份。

美聯社指出,雖然澳中經濟關係正在恢復,但兩國之間在安全領域上的關係似乎更緊張。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本月公布的年度民調顯示,53%澳洲受訪者認為中國是國安威脅,而非經濟夥伴。

更多太報報導
澳洲要求中資減持稀土公司股份 次日駭客發動攻擊
五眼聯盟示警:中國正招募西方軍事人員來訓練解放軍飛官
澳洲擴大募兵條件 接受永久居民應徵志願役士兵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改革 民進黨

柯建銘 釋憲

綠營 擴權

國會 改革 覆議案

民進黨 釋憲

韓國瑜 投票

壹蘋新聞網
新頭殼
新頭殼
民視
青鳥再掀世代對立?網友酸爆:爹親娘親不如民進黨親
【施養正/綜合報導】自新一屆立委上任推動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後,許多年輕人透過社群串聯,前往立法院外青島東路表示抗議,被稱之為「青鳥行動」。不過近日卻在其他領域掀起不小風波,先是家長對於高中生不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而質疑新課綱,掀起世代教育論戰;更有學生公開在社群上批鬥父母,引發網友激烈討論。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