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外文摘:美俄中更新核測試設施是歷史的倒退
德國之聲.2024年6月23日 22:02

(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美俄中會重啟核試驗嗎》,作者指出,核武器不一定要在戰爭中使用才能產生持久影響。20世紀人類試驗了2000多枚核武器,這些試驗對人類、公共衛生和環境造成的影響持續了一代人的時間。美國政府至今沒有清理完幾十年前結束的核試驗所造成的後果,而在今天,重啟核試驗的可能性是真實存在的。

文章說,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對其核測試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自1996年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以來,這些國家都沒有進行過地下核試驗。但美國和中國從未批准該條約生效,俄羅斯於去年11月撤銷了對該條約的批准,這是國際軍備控制的倒退。

文章指出,位於中國西北部的羅布泊遺址可能發生了最徹底的變化。《紐約時報》去年12月發表了一項調查,詳細介紹了專家們的發現。自2017年以來,僅在主要支持基地就增加或翻新了30多座建築物。中國還鑽探了新的豎井,比起舊的水平隧道網絡,能夠承載更大的核試驗。

作者強調,除了核試驗,歷史告訴我們,地球上即使只有一枚核武器,也有發生意外和溝通失誤的可能性,那可能意味著世界末日。在整個冷戰期間,人類幸運地阻止了這種災難的發生。然而我們知道測試的後果,這些錯誤不應該重演。

馬英九這次願意相信習近平嗎?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這一次,馬英九要不要相信習近平?》,作者陳嘉宏認為,無論是"兩岸互不隸屬"或"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都沒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就如同延續自

過去8年蔡英文政府與賴清德政府也沒有任何兩岸論述上的斷裂。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抹成新兩國論,將賴清德形塑成暴沖的兩岸麻煩制造者,能夠離間台灣內部,這都是中共所樂見的。不過,一如中共不會因為蔡英文表示的"善意"而改變其與民進黨政府的互動,中共同樣不會因為賴清德多說或少說了什麼而大動干戈。中共的對台行動完全取決於他對客觀情勢的評估與准備,台灣內部政治的遞嬗與任何的口惠及善意幾乎不會有影響。

文章說,就在藍白陣營指控賴清德的"新兩國論"導致兩岸風聲鶴唳,讓彼此敵意螺旋不斷上升之際,英國《金融時報》竟報導,習近平曾對來訪的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指稱,美國試圖"誘騙"中國攻擊台灣,但他不會上當。連習近平都這麼說了,那一天到晚拿著兩岸兵凶戰危恐嚇台灣人,卻宣稱"就兩岸關系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的馬英九,這次願意相信習近平嗎?

八十年代中美關系的希望與樂觀

英文網站《中國書評》(China Books Review)刊發文章《夏偉談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作者何流寫道,20 世紀 80 年代的中國似乎是超現實的,但這個社會和文化開放的窗口確實以某種方式出現了。當時中國正試圖擺脫後共產主義宿命,國內積壓的能量開始爆發。中國問題寫作者和研究學者夏偉(Orville Schell)在各種文章和書籍中敏銳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進步和矛盾。

1979 年鄧小平訪問美國時,夏偉作為《紐約時報》撰稿作者隨行。他回憶說,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時刻。盡管華盛頓的大多數人都鄙視共產黨,但當鄧小平到來時,他們都變瘋狂地友好起來。"每個人都在笑。場面非常感人,因為在窒息了幾十年之後,這兩個國家在一起呼吸,互相欣賞,感到充滿希望和樂觀"。夏偉認為,"這就是被習近平扼殺的兩國關系的特質",因為"他實際上把美國視為敵人"。

夏偉回憶說,回過頭來,我們才能看到胡耀邦是多麼具有實驗精神和開放意識。他允許村級和地方選舉;人們可以真正競選較低級別的職位。胡耀邦基本上把所有的漢人干部都撤出了西藏,說應該讓西藏人自己管理自己。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周杰倫 巨蛋

童子賢 能源

政院 國會 釋憲

食藥 吳秀梅 拔官

國會 職權 修法

俞大㵢 濫用 公帑

今日新聞NOWnews
EBC東森新聞
EBC東森新聞
EBC東森新聞
北市開寵物店需鄰居同意?都發局說話了
[NOWnews今日新聞]喜愛小動物的47歲黨姓男子砸下400萬在內湖開寵物店,但因與二樓住戶發生糾紛無法取得鄰居同意開店,而無法取得營業登記,心血付諸東流,昨日被女友發現在店內身亡,引起網友議論。北...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