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雅建議台灣:保持冷靜勿懼中國挑釁言辭與行動
中央社.2024年6月17日 18:09

(中央社台北1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即將屆滿3年任期,她在卸任前建議台灣:別對中國的挑釁措辭和行動驚慌失措,但也別對這些風險麻木。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預計7月初離開台灣的孫曉雅建議,台灣與其夥伴國須找到一條穩健的道路,避免陷入歇斯底里或自滿。

她談到有關台灣迫在眉睫危機或戰爭的論述時說,「我們老是被問說台灣到底有多危險,誠如你所聽聞指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這些隻字片語有時無法真正反映完整的真實情況」。

但她談到中國時表示:「當一個政府、一個國家、一名領袖告訴你他們正在想什麼和規劃什麼,你應該傾聽他們正在說些什麼。」

孫曉雅說,在她擔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這3年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台灣而言是別具意義的轉捩點,對台美深化連結也別具意義。

她說:「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的能力顯然獲得台灣媒體大篇幅報導,特別是在2022年。這確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和討論:『這對台灣具有什麼意涵?』」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表示,台美目前的戰略整合程度為1979年兩國斷交以來最高。

不過,並非所有台灣民眾都樂見台美關係日趨緊密。孫曉雅擔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期間,正好遇到台灣再度掀起「疑美論」浪潮。這種對美國的懷疑態度,在那些認為台美沒必要對抗中國的選民中特別受歡迎。

孫曉雅強調,對美國支持台灣的意圖或能力展現不信任,部分反映出中國放大疑慮的認知作戰,也部分反映民主國家對一件事意見分歧的正常消長。

許多人問孫曉雅,美國11月總統大選結果是否會影響華府對台灣的支持,她在14日主持任內最後一場記者會時指出,「在美國不論是外交或國內政策,只有對台政策是跨黨派具有廣泛一致的共識,因此我認為,單憑一場選舉未必會改變這一點」。(譯者:洪啟原/核稿:嚴思祺)1130617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政論 節目 盯梢

賴清德 釋憲

民進黨團 國會 修法

賴清德 喊話

民進黨團 釋憲

徐巧芯 聲援 陳玉珍

今日新聞NOWnews
中天新聞網
中天新聞網
中廣新聞網
盯梢風波!陸委會稱記者已返中 名嘴轟落漆
[NOWnews今日新聞]有媒體報導指出,國內某電視台所製播的政論節目,不僅有中媒記者高度參與外,更直接在錄影棚盯梢,確認節目有達到國台辦要求。而陸委會主委邱垂正今(25)日於立院答詢時說明,該記者已...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