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韋安/藍營小心欠缺論述的危機
今日新聞NOWnews.2024年5月23日 09:14
▲立法院繼續處理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圖/葉政勳攝,20240521)

[NOWnews今日新聞] 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審議,5月17日發生全武行。國民黨立院黨團靠年輕新血,加上民眾黨支持,不再年老人寡,「打架」贏了。21日繼續審議,多項法條也通過2讀。

未來,很可能因藍白2黨佔多數優勢,繼續連戰連勝,國會改革法案全數3讀通過。不過,國民黨要小心,「在一次次戰術勝利」的背後,可能累積未來4年,「致命的戰略大挫敗」。

議場內外,民進黨黨團和挺綠年輕支持者,雖然面對連番的表決失敗,卻已遙相呼應,開始了「論述」大戰,「黑箱」、「擴權」、「違反程序正義」、「沒有討論、沒有民主」,以及最嚴厲的「中共滲透台灣,藍白裡應外合」的指控,佔據了不少輿論主流版面和聲量。

「表決可以輸,論述不能輸」,是民進黨幾十年來的政治致勝武器。有人認為,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已經過氣,無招可用。只會絮絮叨叨,從盤古開天說起,一直老調重彈幾十年陳腔濫調。

可是,要注意柯說的這句話:「這麼多年來,民進黨86年成立,總共30年所有表決,好幾萬次從來沒有成功過,但是我們手舉的很直,非常驕傲」。

柯說的30年,就是1986到2016,民進黨在立院都是絕對少數黨。綠營在立法院從沒有在表決中贏過,不過在一次次戰術失敗中,靠言論攻防的論述,把國民黨存在的正當性,一點點侵蝕瓦解。最後於2016,一舉把藍綠板塊翻轉,首度綠大於藍。

雖然,2024賴清德只以40%選票,微弱的相對多數,勝過藍白2黨總統候選人。但去除中間和年輕選民後,則綠色板塊仍大於藍色板塊。

這次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已有清晰的戰略佈局。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拉高統獨及綠紅對抗的壁壘;綠營立院議事抗爭中,把藍白同塑成中共同路人;從民代到側翼和綠營死忠支持者,把當今「小草們第一精神領袖」黃國昌,視為「首惡」抹藍抹紅。

最終,就是以綠紅升級對抗,壓縮藍白的政治板塊空間。並把小草們從白色板塊剝離,重新回歸到綠營的懷抱,或是讓他們保持中立,棄民眾黨而去。

看問題,要回歸到台灣政治板塊,和選民政黨色彩結構性問題。

美麗島電子報2024年4月國政民調,「您認為自己屬不屬於以下這幾項稱呼」,調查結果:

1、台灣人95.3%;
2、中華民國一分子84.6%。

政大選研中心,2023年12月調查,台灣民眾認同自己:

1、是台灣人的比率為61.7%;
2、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32%;
3、是中國人的比率為2.4%。

從上2個民調交叉比對可大致分析出,以情感強烈度來比較,台灣全體選民中,台灣本土派選民約佔60%,中華民國派選民約佔40%。

2024,1月13日台灣大選後,1月27日,日本台灣學會與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所,在早大舉辦一場「台灣2024大選研究會」。

由深諳台灣政情的學者松田康博及小笠原欣幸演講。松田指出,「台灣本土派勢力夠壯大,即使分裂,民進黨最終仍能當選」。

而2024大選結果,賴清德得票率40%,主要為台灣本土派選民支持;柯文哲得票26.5 %,「台派」加部分「民國派」選民支持;侯友宜得票33.5 %,主要「民國派」選民支持。「台派」VS「民國派」,6比4的結構明顯。「天然台」的年輕人,自然在「台派」選民之列。

所以,藍白2黨在國會改革法案中,除了表決的輸贏,更要在論述中與民進黨一較高下。其實,5月22日中午,在《董事長開講》的YT直播節目中,藍營不分立委,法治委員會召委吳宗憲,對國會改革案外界的質疑,給出全面性解答和論述(各位不妨自己一看)。

主持人吳子嘉和張禹宣,提出的尖銳問題,吳宗憲都給出有說服力和合理的答案。不過這樣的釋疑,要靠全黨上下眾人多管齊下,才能讓大部分民眾有充分的理解。

否則,藍營就算贏得國會改革法案大勝,卻可能欠缺有效論述,流失年輕台派選民的認同和支持。結果,讓民進黨從現在40%的雙少數支持,即使在立院中連連敗陣,4年後又可能再度成為過半支持的多數政黨。

此外,國民黨一定不要再思覺失調,無視台灣選民,「台派」VS「民國派」的結果性比例問題。還在不明事理,不接地氣,拿黨內本土派卸責和自我麻痺。

最近,立法院審議國會改革法案,一些深藍民代和親藍名嘴,又向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丟石頭」,說都是他以前縱容柯建銘。現在沒有王當立法院長,如今就能在立法院所向無敵。

看看柯建銘親口所說,王金平在立法院的時代,其中當了23年正副院長,但民進黨那時期在立院從沒贏過,憑什麼說王金平有對綠營放水?

藍營一再,羞辱踩踏黨內本土派,與本土對立。是嫌票太多了嗎?馬王政爭教訓已經忘記了?國民黨從上到下,只會投機取利,不願意思考和面對問題,和不重視論述。再這樣下去,以後也絕不可能再有翻身和執政的契機。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名家論壇》吳崑玉/黑箱擴權只是引線 背叛與輾壓才是火藥庫
名家論壇》黎榮章/三黨總召聲量分析 柯建銘不再有絕對話語權
名家論壇》蕭徐行/召集朝野高峰會 化解朝野對立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身分證 文件 塗黑

郭智輝 電價

黃埔 建校

國會 改革 覆議案

韓國瑜 生日

張凱鈞 出席 海峽

台灣好新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中時新聞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國民黨轟數位身分證計畫書內容塗黑 內政部:個資依法遮蔽、內部討論不提供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立院內政委員會「數位身分證換發政策調閱專案小組」向內政部調閱資料,但內政部竟將整本厚達千頁計畫書內容塗黑、打上馬賽克,甚至有些資料只有封面和目次,連塗黑都懶得做,砲轟內政部成「內政布」。對此內政部回應,依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已提供數位身分證相關資料5大卷87份文件,依法沒有拒絕、隱匿。提供的資料中,涉個資部分依法遮蔽、並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內部討論資訊不予提供。內政部表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數位身分證調閱專案小組於2024年5月2日要求內政部、行政院、工程會及中央印製廠提供工作小組會議資料、相關委託研究、研討會紀錄、報告、相關招標文件、合約書及對外函文等相關資料,並於2024年5月29日要求再提供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之管控會議歷次紀錄等資料。內政部均配合提供,涉個資部分依法遮蔽、並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內部討論資訊不予提供。內政部強調,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52條,文件調閱之調閱報告書及處理意見未提出前,其工作人員、專業人員、保管人員或查閱人員負有保密之義務,不得對文件內容或處理情形予以揭露,應請調閱人員遵守該規定,內政部已依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