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台灣選出了一位中國厭惡的總統,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BBC NEWS 中文.2024年1月15日 15:07
Lai Ching-te at an election night rally outside the party headquarters during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Taipei Getty Images
賴清德

北京稱他為「麻煩製造者」和危險的「分裂分子」。現在他將成為台灣的下一任總統。

中國對台灣的主張並不新鮮——中國視台灣島為其領土的一部分,習近平已將統一台灣作為目標。在過去一年裏,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不斷升級。

然而,儘管中國一再警告不要投票給現任執政黨民進黨,數百萬台灣人還是在風和日麗的周六前往投票站投票。

他們選出了64 歲的現任副總統、醫生出身的政治家賴清德來領導台灣應對與中國的緊張關係。

這是民進黨史無前例的三度連任,在中國看來,民進黨過於接近其毫無疑問的紅線——台灣獨立。

賴清德如何應對北京以及北京對他的反應,將定義他的總統任期。

蔡英文3.0?還是新的開始?

賴清德承諾,他的任期將是其前任蔡英文八年任期的延續。

即使在周六的講話中,他也謹慎地選擇了自己的措辭,並提出了對話與合作。

在競選活動中,他一再重覆蔡英文的說法,即「沒有必要宣佈獨立,因為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台灣」。

然而,長期以來,賴清德一直被認為比謹慎的蔡英文總統更具火藥味。

他是民進黨「新潮流」系的一員,主張正式宣佈台灣獨立。

賴清德和他的競選伙伴蕭美琴深受北京的厭惡和不信任,北京禁止他們兩人前往中國大陸和香港。

蕭美琴的母親是美國人,父親是台灣人,她此前曾擔任台灣駐美國代表。

因此,中國極不可能與這位新總統進行任何對話。自 2016 年以來,雙方一直沒有正式溝通。由於蔡英文拒絕承認台灣是大陸的一部分,中國當時當時掐斷了溝通渠道。

周六的結果也意味著台灣海峽已經非常緊張的局勢將繼續下去,中國的船隻和軍用飛機幾乎每天都在入侵。

北京可能會大展軍威以示不滿,就像2022年美國眾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北時那樣。當時,台北指責中國當時的行動近乎封鎖了全台灣。

中國還可能加大經濟和外交壓力,引誘更多仍然承認台灣的小國與其斷交,並制裁更多的台灣公司、產品和人員。

賴清德面對中國軍事威脅的策略是繼續蔡英文的路線。

他承諾增加台灣的軍費開支,繼續實施本土潛艇建造計劃,並與美國、日本和歐洲建立更加密切的關係。蔡英文任期內尤其加固了與華盛頓的關係。

但是,鑒於賴清德的「台獨」政治背景,美國會擔心他擔任總統後可能更具挑釁性。

然而,他的競選伙伴蕭美琴卻多少讓拜登政府吃了顆定心丸。她很可能帶頭說服美國相信賴清德不會挑釁北京。

「習近平需要學會沉默」

無論賴清德如何謹慎出牌,中國政府都無法忽視他獲勝所傳遞的信息。

民調顯示,這場競選的勝負非常接近,但民進黨的獲勝優勢比預期的要大得多。

一位年輕的民進黨支持者在選舉結果揭曉後告訴BBC,「他們在對中國說,我們不會再聽你們的了,我們的未來將由我們自己決定,所以習近平需要學會在我們的選舉過程中保持沉默。」

Taiwan's President Tsai Ing-wen (C), President-elect Lai Ching-te (L) and his running mate Hsiao Bi-khim attend a rally outside the headquarters of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in Taipei Getty Images
賴清德、蔡英文、蕭美琴

侯友宜和主要反對黨國民黨的競選則強調了台灣人對中國可能攻擊該島的真實恐懼。

如果國民黨獲勝,中國很可能會減少針對台灣的在言論和軍事上的恐嚇,北京也更有可能同意與侯友宜對話。

2015年,習近平會見了台灣上一位國民黨籍的總統馬英九。這是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以來台灣和中國領導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

但反對國民黨的人指責國民黨對中國採取投降主義態度,不重視島內防務,阻止增加防務開支,並將島內兵役減少到僅四個月。

人們擔心國民黨政府會使台灣更加脆弱。像美國這樣為台灣提供武器的強大盟國會質疑,如果台灣自己都不重視自己的防務,他們為什麼要承諾保衛台灣。

台灣目前的國防開支約佔其GDP的2.5%。這遠低於美國或該地區面臨嚴峻安全挑戰的其它國家,如韓國。

因此,選民似乎已經做出明確的選擇。他們意識到來自北京的危險,他們確實希望對話。但國民黨並沒有吸引那些年輕選民,而他們也越來越多地將自己視為台灣人而非中國人。

儘管國民黨現在很少談論統一,甚至「一個中國」,轉而強調,該黨希望通過改善與北京的關係來保護台灣的和平與安全。

過去的幾個月或許也讓人們明白了台灣最大的損失是什麼。台灣的選舉沸沸揚揚,民主制度還很年輕,投票熱情高漲。

同樣的民主也清楚地表明了對民進黨的不滿——不斷上漲的房價、停滯不前的工資和日益減少的就業機會驅使年輕選民離開。

這就是為什麼民進黨注定失去其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國民黨與第三大黨民眾黨一旦聯手,很有可能掌控立法院,從而控制立法權,並有機會阻止賴清德的議程。

賴清德的前路並不平坦。除了他自己的政府和一個對他抱有敵意的巨大鄰國之外,他的任期還將受到世界另一端另一場選舉的影響。

如果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賴清德必須做好凖備,迎接白宮中截然不同的盟友。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身分證 文件 塗黑

郭智輝 電價

韓國瑜 生日

張凱鈞 出席 海峽

覆議案 對決

賴清德 黃埔

台灣好新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國民黨轟數位身分證計畫書內容塗黑 內政部:個資依法遮蔽、內部討論不提供
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17)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立院內政委員會「數位身分證換發政策調閱專案小組」向內政部調閱資料,但內政部竟將整本厚達千頁計畫書內容塗黑、打上馬賽克,甚至有些資料只有封面和目次,連塗黑都懶得做,砲轟內政部成「內政布」。對此內政部回應,依據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已提供數位身分證相關資料5大卷87份文件,依法沒有拒絕、隱匿。提供的資料中,涉個資部分依法遮蔽、並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內部討論資訊不予提供。內政部表示,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數位身分證調閱專案小組於2024年5月2日要求內政部、行政院、工程會及中央印製廠提供工作小組會議資料、相關委託研究、研討會紀錄、報告、相關招標文件、合約書及對外函文等相關資料,並於2024年5月29日要求再提供新一代國民身分證換發規劃案之管控會議歷次紀錄等資料。內政部均配合提供,涉個資部分依法遮蔽、並依政府資訊公開法第18條,內部討論資訊不予提供。內政部強調,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52條,文件調閱之調閱報告書及處理意見未提出前,其工作人員、專業人員、保管人員或查閱人員負有保密之義務,不得對文件內容或處理情形予以揭露,應請調閱人員遵守該規定,內政部已依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