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7成澳洲人認為中國是安全威脅 3成5支持出兵保衛台灣
太報.2024年6月17日 13:59
2024年6月16日,中國總理李強訪問澳洲阿德雷德動物園並宣布提供貓熊,維吾爾人與港人團體到場抗議,香港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峯舉起標語「人權重於貓熊」。路透社
中國總理李强週末抵達澳洲訪問之際,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所發布最新民調,顯示有7成澳洲民眾不信任中國,同樣有7成民眾認為中國是澳洲的安全威脅,亦有7成民眾認為澳洲經濟過於依賴中國。對於澳洲是否應出兵保衛台灣,約3成5的民眾支持、3成民眾反對。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這項調查的受訪者中,50%認爲三年內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很高;64%認爲澳洲政府應增加國防開支;59%認爲中國針對澳洲的間諜活動比其他國家的間諜活動更令人擔憂。

多達65%的受訪者認爲中國對澳洲的政治干預是大問題,與對來自俄羅斯干預的擔憂相當,但明顯高於對來自美國干預的擔憂。

報導指出,針對「若中國對台灣發動軍事攻擊,澳洲應否出兵保衛台灣」這個問題,澳洲的贊成比例正逐年下降。今年有35%的受訪者表示贊成,另有35%表示中立,30%不贊成。

對此,澳中關係研究所分析學者考林森(Elena Collinson)指出,澳洲民眾對於出兵保衛台灣的認同感降低,主因是兩岸衝突的可能性升高。

她表示,軍事衝突的前景越迫切,澳洲人就越認真考慮須為戰爭付出的成本,因此降低了對澳洲介入的支持程度。但她指出,雖然工黨政府對戰爭問題的言論不如前任保守黨政府強烈,但大部分政策的目標仍是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衝突。

中國長年是澳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該調查也顯示,74%的受訪者認爲澳洲經濟過於依賴中國,與過去兩年持平,但低於2021年80%的高點。

此外,今年有54%的澳洲人認同澳洲經濟繁榮與中國密切相關,此一比例呈現逐年遞減的狀態,已較2021年的63%下降了9個百分點。

此外,有59%受訪者贊成澳洲政府應禁止TikTok(抖音海外版)和WeChat(微信)等中國apps,較去年的61%略減,但遠高於前年的47%。不過55歲以上受訪者明顯較更傾向於贊成禁令,18至34歲的年輕受訪者僅48%表示支持。

更多太報報導
瑞典智庫:中國核彈頭今年達到500枚 可能已首度部署24枚
警訊!中國軍工企業與英國「學術合作」 試圖拿英方AI技術作軍事用途
想播K-pop回敬北韓垃圾氣球 南韓擴音器被爆「不夠力」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政論 節目 盯梢

賴清德 喊話

監察院 釋憲

俞大㵢 亂花 公帑

徐巧芯 聲援 陳玉珍

中國 懲治 台獨

放言 Fount Media
中時新聞網
新頭殼
民視
傳國內某政論節目有中國記者「盯梢」...民進黨團轟「當中共中央廚房外送員」散錯假訊息:入島入戶、入腦入心
吳思瑤指出,比喻來說,中共就是中央廚房提供食材、配方,國民黨是總鋪師,協力炒成中國要的輿論內容、帶方向,民眾黨則是國民黨的學徒是二廚...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