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選舉知識懶人包|不在籍投票是什麼?投票方式有哪些?哪些國家已經實施?在台灣可行嗎?爭議一次看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2024年1月25日 16:36

2024大選結束,「不在籍投票」的討論再度浮上檯面。國民黨與民眾黨在新國會開議前都宣示要優先推動相關法案。而民進黨則回應,不在籍投票沒有信賴基礎,容易引發作票、弊端的質疑,建議先從公投試辦,先採移轉投票,而不是通訊投票。

延伸閱讀》2024選舉知識懶人包|電子投票是什麼?有哪些方式?哪些國家已經實施?在台灣可行嗎?爭議一次看

不在籍投票是什麼?

所謂不在籍投票,是考量選民在投票日,若因故無法親往戶籍地投開票投票,可事先向選務機關申請改以其他地點或方式投票。不過,台灣目前沒有針對一般選民的不在籍投票規範,只允許選務人員進行移轉投票;現行《公職人員選罷法》規定,投票所工作人員,可在戶籍地或工作地的投票所擇一處投票,但工作地跟戶籍地需在同一縣市、同一選區。

不在籍投票的方式有哪些?

世界上已有許多民主國家施行「不在籍投票」,實際進行方式依各國國情而有不同,方法相當多元,服務不同需求之投票權人,大致羅列如下:

  • 通訊投票(郵遞投票)

  • 提前投票

  • 設置特別投票所投票

  • 移轉投票

  • 代理投票

  • 電子投票

通訊投票又稱郵遞投票,有申請郵遞投票的選民,會提前收到選票,用郵遞或傳真方式進行投票,例如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受Covid疫情影響,許多美國人採郵遞投票行使投票權。提前投票意指,選民在原定的投票日前,先至指定地點進行投票。特製投票所則是例如在監獄中設投開票所,讓沒有被褫奪公權的監獄受刑人也能投票。

美國推行不在籍投票多年,圖為2020美國總統大選,芝加哥選務人員處理通訊選票。圖片來源: Jose M. Osorio/Chicago Tribune/Tribune News Service /Getty Images
美國推行不在籍投票多年,圖為2020美國總統大選,芝加哥選務人員處理通訊選票。圖片來源: Jose M. Osorio/Chicago Tribune/Tribune News Service /Getty Images
Chicago Tribune via Getty Images

移轉投票就是前述提到的,讓投票權人在投票日當天,到戶籍地以外的其他投開票所投票。代理投票則是讓選民委任他人進行投票。電子投票則是經由電子儀器如電腦、手機等投票。

不在籍投票哪些國家有施行?成效如何?有遇過哪些問題嗎?

在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德國、澳洲等民主國家,不在籍投票的制度早已行之有年。以下大略介紹日本、美國、南韓的不在籍投票制度。

  • 日本

日本不在籍投票包括提前投票、通訊投票。2021年日本眾院改選,全日本有逾1662萬人透過提前投票,來行使投票權。除了在日本國內的日本人可以提前到投票所投票之外,海外日人則可在登記之後,到海外的日本大使館、領事館投票,或透過郵寄、傳真方式投票。

此外,航運、漁撈產業相當發達的日本,也為了海上船員的投票權設計了海上投票制度,船員或船長會在出海前,可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拿到選票,以及投票用的信封等攜帶出海,等投票日公告後,就可以在船上投票,並透過傳真傳回地方選委會。同樣的傳真投票,也可以在南極進行,讓在南極基地的研究團隊成員,也能行使投票權。

  • 美國

至於美國的不在籍投票規範,雖然美國法律規定,美國公民無論在世界哪個地方,都能參與美國的各級選舉,但因為美國是聯邦制國家,投票方式的規範由州政府負責,所以各州不在籍投票規範略有不同。

例如通訊投票,有些州只接受郵寄方式,有些州接受傳真、網路甚至快遞。申請不在籍投票的門檻各州規範也有不同,德州規定申請條件須符合「年滿65歲」、「生病或殘疾」或「在選舉當日不在州內」;但在賓州,只要符合投票資格的選民,不需要任何現由就可申請郵寄選票。此外,各州對於通訊投票的選票寄出日期、送達日期也都有不同規範。

美國甚至有某些州,允許通訊投票的選民「改變心意」,這些選民能夠要求讓自己已寄出的選票作廢、重投。在密西根州,選民寄出選票後,可在投票日前,要求將選票作廢,然後重新取得一張新的選票。在威斯康辛州,選民要求將已寄出的選票作廢後,可改為在投票日當天親自去投票所投票、或另領一張新的選票。不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因疫情加重郵政體系負荷,總統川普曾說通訊投票恐生弊端,成為美國選戰攻防焦點。

  • 南韓

南韓2012年開始施行不在籍投票,現在韓國國民能透過提前投票、通訊投票、海外投票、船舶投票等方式行使投票權。提前投票無須事前申請,只要是投票當日不克前往投票所的人,可以提前前往火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地點設置的投票所投票。海外選舉人則可到駐外使領館、駐外辦事處投票。

不在籍投票台灣可行嗎?可能面臨哪些問題?

因每年「投票返鄉」均成為選前話題,有人認為,實施不在籍投票,能較完整地保障投票權人的投票權益,擴大政治參與及深化民主。然而不在籍投票在我國討論多年,卻一直沒能通過。

根據立院法制局2017年研究報告「公職人員選舉實施不在籍投票之研析」中,可見三個方向的主張:

  • 中選會:

認為可以保障投票權,若要實施建議從中央層級選舉開始,地方層級種類多達9種,困難度非常高。

  • 政黨方面:

主張先由選務工作者、值勤軍警、在戶籍地以外工作、求學者、因病不良於行者及在監服刑但未褫奪公權者等先行實施不在籍投票。並且只適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不含在海外及大陸台商。

當年的政黨也主張不在籍投票應該僅限「台灣本島」,因為金門、馬祖、澎湖在台灣的住民人數,遠超過離島居民的人數,恐讓本島居民決定離島命運。

另外,如何採取預先登記制、如何廣設不在籍投票所、思考特定族群及對象等問題,還都有待討論。

  • 民間及學者意見:

他們認為,台灣推行不在籍投票,恐怕是「信任」大於「技術」問題。目前最大爭議點是通訊投票部分。不在籍投票適用對象是否包括台商及海外華僑或者僅適用於外出工作的學生、勞工及原住民朋友等。

除了公職人員選舉的不在籍投票之外,公投能否用不在籍投票,也受到關注。2018年我國《公投法》修法,納入不在籍投票概念,當時修法規定,全國性公投得以不在籍投票進行,因此2021年行政院配合《公投法》修法,制定「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送進立法院,但因朝野沒有共識,「全國性公民投票不在籍投票法」草案在第十屆立法院結束前一直未能通過。

審稿編輯:黃婉婷

看更多選舉知識懶人包
財產申報是什麼?一般民眾怎麼查?想參選就逃不掉!總統、副手身家全現形
競選團隊工作是什麼?競總、競辦有何區別?選舉陸空戰誰負責?
如果總統缺位,接掌國家大事的順位是?台灣僅兩人可繼承
立委工作是什麼?薪水有多少?誰可以登記參選?這屆國會通過多少法案?
總統薪水有多少?卸任後禮遇有多少?權利義務有哪些?「下條子」是什麼?

相關新聞影音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高雄場 陳其邁

郭智輝 電價

國民黨 台南 改革

台灣 民主

國會 改革 台南

終戰 主義

中時新聞網
EBC東森新聞
太報
品觀點
陳其邁批《財劃法》修法獨厚首都 要叫「賴清德遷都高雄」
民進黨今天下午到高雄舉辦「反濫權、護民主」說明會,湧入近千人擠進新興區南港里活動中心,民進黨高雄8名立委、台南選區立委王定宇、中央黨部副秘書長何博文,高雄市長陳其邁皆到場,陳其邁談人民選出來的立委不應爬到人民頭上,更不滿國民黨版本《財劃法》修法獨厚首都,要「叫賴清德把首都遷來高雄」。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