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名律師遭控當黃偉哲白手套敗訴 法官認證:收費方式和實務有差異
菱傳媒.2023年3月14日 00:00

新聞幕後/名律師遭控當黃偉哲白手套敗訴 法官認證:收費方式和實務有差異

(記者王吟芳/綜合報導)去年九合一大選期間,台南市長參選人謝龍介爆料黃偉哲透過白手套陳文禹律師收賄720萬元,被陳提告求償300萬,台北地院日前判謝龍介免賠,判決書中還倒打原告陳文禹一耙,認定720萬元「法律顧問費」,「顯然與實務上顧問費用履行狀況有所差異」,謝質疑這筆錢是以法律顧問費名目包裝的賄款,確有理由。

本案起於國民黨台南市長參選人謝龍介去年兩度舉行爆料記者會,直指競選對手、台南市長黃偉哲2020年10月1日在台南桃山日本料理店接受納骨塔業者李瑞祥陳情時,用手指比數字向李索賄,謝並指控黃當場囑咐由台北的宏宇律師務所律師陳文禹負責「協助」李瑞祥。

謝指出,桃山宴後陳文禹就向李瑞祥開價1000萬元,雙方商議先以三年按每月20萬元「顧問費」的名義支付720萬元,待取得納骨塔執照後再支付其餘280萬元。謝龍介開完記者會後,如此高額的「法律顧問費」隨即在律師圈投下震撼彈。

3年720萬顧問費分3次預付 和實務有差異

一名司法官轉任的律師分析,黃偉哲不在市府接見陳情的業者,卻到高級日料店接受業者招待,舉止相當奇怪;與陳情業者談法律問題,不帶市府法制局官員陪同,卻帶一個在台南未辦登錄不能執業的台北律師來『協助』,「看不懂市長到底是要協助業者處理執照問題,還是要協助律師拿到天價的法顧委任契約?」這名律師呼籲監察院應主動調查,釐清黃偉哲是否已違反《行政程序法》規範禁止的程序外接觸。

爆料記者會後,陳文禹自認名譽受損,狀告謝龍介求償300萬元。訴訟期間陳文禹出具工作紀錄、法律顧問契約等文件當證據,證明雙方法律顧問契約從2020年10月6日至2023年10月5日止共36個月,每月法律顧問費用20萬元,三年合計720萬元,對方在2020年10月16日、11月12日、11月13日分別匯款220萬、200萬、300萬,支付3年顧問費。

不過法官審理後認為,陳文禹的法律顧問契約約定及履行的方式,「顯然與實務上顧問費用履行的狀況有所差異」,無法就此判斷是否真的就是法律顧問費。法官認為,即便陳文禹事務所事後有向李瑞祥提出工作紀錄、時數明細帳單等核銷依據,但李瑞祥與謝龍介無從查證該工作記錄及時數是否相符,法官因此認定謝龍介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

《菱傳媒》獨家取得陳文禹的法律顧問時數工作紀錄表,發現該事務所的收費方式,舉凡內部會議、上網搜尋資料、陪同當事人偵訊等通通都收費,統計相關細目後可發現,該律師事務所向客戶陳報的工作時數當中,光是無從稽核的內部會議、做研究,就報了將近80個小時,等同是向客戶收費近80萬元。

法律顧問無公定價 「部會層級才有此行情」

一位在高雄律師事務所服務超過20年的資深法務說,律師按小時計費當然可以,一小時開價一萬元也不是不行,「但不是知名律師,一小時一萬元有點誇張,尤其雙方不是長期合作關係,竟一次付清一年240萬,3年高達720萬的顧問費,確實少見。」

他表示,法律顧問費雖無公定價,但通常會依當事人資力、服務內容與律師事務所大小調整,一般大樓管委會、診所牆上常見的法律顧問聘書,這類顧問費一年約5到6萬,一般中小企業一年約8至10萬,大型企業一年則可能有50萬到80萬,「一年收到240萬,應該是國防部或行政院層級才有需要吧!」

《菱傳媒》查閱政府採購公報,發現即使是公開招標的行政院部會層級或是地方政府局處的法律顧問勞務委任案,也鮮少能望其項背。以108年度招標的「國防部空軍司令部國內法律顧問勞務委任案」為例,契約期限3年,預算金額285萬,最後決標價為275萬元;環保署110年度行政處分案件法律勞務採購案,預算金額則僅96萬元;台大醫院109年度常年法律顧問,預算金額甚至只有28萬元。

陳文禹的法律顧問時數工作紀錄表。讀者提供
陳文禹的法律顧問時數工作紀錄表。讀者提供

 

陳文禹的法律顧問時數工作紀錄表。讀者提供
陳文禹的法律顧問時數工作紀錄表。讀者提供
陳文禹的法律顧問時數工作紀錄表。讀者提供
陳文禹的法律顧問時數工作紀錄表。讀者提供

 

菱傳媒原始網址:新聞幕後/名律師遭控當黃偉哲白手套敗訴 法官認證:收費方式和實務有差異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郭智輝 電價

陳其邁 修法

賴清德 陸官 閱兵

高雄場 陳其邁

國民黨 台南 改革

黃埔 建軍

太報
TVBS新聞網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品觀點
經長稱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 藍委質疑:為再漲電價打預防針?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稱電價不是愈便宜愈好,愈便宜反易浪費電,引起議論。國民黨立委許宇甄今(6/16)批,難道電價要愈貴才愈好嗎?是為10月再漲電價打預防針嗎?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