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看光雕」賴重提:總統府曾是「威權象徵」
TVBS新聞網.2024年10月8日 22:12

雙十國慶即將到來,總統賴清德,今晚(8)與立法院長韓國瑜,共同出席國慶光雕展的點燈儀式。兩人雖然在碰面時微笑握手、相互致謝,不過總統也特別提到,總統府在專治時期是「威權象徵」,現在產權已經屬於全體國民,而韓國瑜則表示,自由民主「已經是每個台灣人的DNA了」。

圖/TVBS

國慶光雕展點燈儀式,立法院長韓國瑜提早抵達,7分鐘後總統賴清德到場。

起立之後快速握過彼此雙手,沒有任何言語溝通,在賴清德拋出「祖國論」之後,兩人同框一起欣賞表演與光雕秀,卻沒並肩而坐。

光雕展表演團體,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立法院長韓國瑜:「在我們的物質非常貧乏的年代,在班上同學誰有一本漫畫書諸葛四郎,不管班長是誰,大家都聽這個漫畫書的主人,他才是真正的地下班長。」

總統賴清德:「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諸葛四郎,不同風格的漫畫家,用他們的漫畫故事,來呈現今年主辦的內容。」

名為當我們同在一起,首度以台灣漫畫為主題,國慶光雕要讓國人走入童年回憶,總統也特別點名韓國瑜。

總統賴清德:「非常感謝韓國瑜院長撥空參加。」

立法院長韓國瑜:「也要向賴清德總統以及在座的貴賓,親自參加在這裡特別要致上謝意。」

國慶系列活動同心協力,賴韓兩人分別表達謝意,不過接著總統卻突然提起這件事情。

總統賴清德:「在專制時代總統府是威權的象徵,但在民主的時代,總統府是人民參與的公共場域,這個產權是屬於全體國人。」

立法院長韓國瑜,今天民國113年2024年,我們台灣已經蛻變了,自由民主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DNA了。

即便團結在國家慶典之前,意識形態方面仍得做出區別。

更多 TVBS 報導
小英去年「冒雨坐台下」!賴快閃國慶晚會惹議 他:疑對現場很感冒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能是祖國」 賴清德:論年紀中華民國才是
國慶小物「滿滿華國美學」!她曬4年前「這條」驚:始終如一
國慶主視覺被酸「華國美學」 他點關鍵:韓國瑜這次真的做對了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拋出 祖國論

朝野 總預算

空軍 清泉崗 打靶

賴清德 祖國論

扣押 京華城

謝國樑 罷免案 投票

TVBS新聞網
TVBS新聞網
FTNN新聞網
鏡週刊Mirror Media
與韓「看光雕」賴重提:總統府曾是「威權象徵」
雙十國慶即將到來,總統賴清德,今晚(8)與立法院長韓國瑜,共同出席國慶光雕展的點燈儀式。兩人雖然在碰面時微笑握手、相互致謝,不過總統也特別提到,總統府在專治時期是「威權象徵」,現在產權已經屬於全體國民,而韓國瑜則表示,自由民主「已經是每個台灣人的DNA了」。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