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開跑》 美、俄兩邊通吃 莫迪可望連任 他為何那麼受歡迎?
信傳媒.2024年4月18日 09:31

為期43天的印度全國大選19日開跑,總理莫迪進行選舉造勢。(圖片來源/X@narendramodi)

今年全球有70多場選舉。

試問,哪一個國家的領袖,因其卓越政績可望在今年的大選繼續連任?

範圍再縮小一點,這個民主國家若依照自由主義理論,卻被認為是有瑕疵的民主?

在俄烏戰爭戰火未歇的情況下,這個國家又能美、俄通吃,兩邊都站?

莫迪可望連任,進入第三任的五年總理任期

去年躋身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今(2024)年共有9億6000萬選民,從4月19日開始到6月初,將以六周時間完成國會下議院選舉,並產生新總理。

(更多你不知道的人口大國可看:超越中國成全球人口第一大國 矽谷1/3工程師都印度裔 你所不知道的印度)

自2014年以來,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 BJP)打破印度國大黨40年執政優勢,在2024年的選舉可望持續勝選;擁有高人氣的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也可望連任,進入第三任的五年總理任期。

莫迪躺著選也能選上的原因,除了對手太弱,主因是他執政十年以來,確實交出亮麗的成績單,並帶著印度成為在國際舞台發揮政經影響力的大國。

莫迪也成為印度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總理,但他卻被國外政論家批評為右派、壓迫穆斯林族群,對不起印度開國先賢的領袖。

治國有政績,讓印度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國

根據皮尤(Pew Research)2017年的民調,莫迪66%支持者沒有小學畢業,8成的支持者都是中下階層;但是到了2023年的民調,60%有大學學歷者願意支持莫迪。高盛投資銀行(Goldman Sachs)還有一個統計,印度年收入達到一萬美金的人,在2011年時有兩千萬人;但是到了2023年已有一億人。

雖然說印度仍是全球窮人最多的國家,但一位領導者仍大規模減貧、讓更多人富起來,尤其讓印度的富豪、大亨更有錢,「賺到鈔票就能換選票」,這樣的總理難怪可以穩如泰山的連任。

擔任總理之前,出身低種姓、來自非富中產階級家庭的莫迪,孤家寡人的他,曾像蔣經國總統那樣,全國走透透,住在一般民眾家中,了解民生疾苦,他任內推出許多福利政策,例如鄉間自來水的普及率從2019年只有16.8%提升至75%;電力設施亦大大增加。曾有數據說印度至少有6億人沒有廁所可用,通常都露天解決。莫迪2019年曾宣示,至少狂蓋了一億一千座廁所,這個「乾淨印度」的斐然政績,真是要為這位苦民所苦的領袖拍拍手。

印度以往基礎設施闕如,公路運輸、電力不足,成為吸引對外投資最大的障礙。莫迪2014年當選後打出「印度製造」口號,想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為了吸引外資,他致力改革行政效率不彰、官僚貪腐收賄等弊病,同時花大筆預算興建公路等基礎建設,有統計,每年至少興建6,000英哩的公路,尤其是農村道路長度都翻倍,鄉間道路不再黃沙滾滾。機場也增加,讓印度在世界銀行公布的「各國經商容易度」(Ease of Doing Business report),從2014年的第134名,在2020年躍升至第63名。

經濟起飛,股市牛市,帶動中產階級的增加。還有網路普及率,便宜手機,連不用現金的支付制度都愈來愈普及,讓印度可以自豪地說,「數位印度」政策成功。台灣大廠如鴻海、緯創、和碩、聯強都有投資印度,印度不只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經濟體,在此次選舉,莫迪甚至喊出印度在2025年成為全球GDP第三大的口號。

美俄通吃,左右逢源

2023年8月24日,印度的「月船3號」(Chandrayaan-3)以軟著陸的方式登陸月球,成為全球第四個上月球的國家;而且登陸之處是月球的南極,這個地方連中美俄都沒有去過,印度成為全球拔得頭籌的國家,這種非凡的科技成就,就像莫迪想要塑造的國家形象,強大的印度,科技的印度,讓印度人以印度為傲。

沒有多久,印度擔任20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G20的重要體現,成員國經濟實力占全球GDP的80%、全球貿易的75%、世界人口的60%。原本自許為南方世界(Global South)領袖的印度,藉此國際舞台,更加自信地展現為全球新興的「領導大國」。

由於美中對抗的地緣政治,在美國印太戰略的實行上,印度成為要角。這個由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組成的四國戰略聯盟,以應對區域內日益增大的威脅與挑戰,其實是劍指中國,從1992年開始,美日印每年舉行馬拉巴爾(Malabar)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這個印太戰略,後來落實成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力倡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

(更多新聞:他為日本寫下一頁輝煌國際政治史:看懂安倍晉三重要內政及影響全世界的外交政策)

雖然中國質疑QUAD為「亞洲版北約」,但印度與中國有長達上千公里未解決的邊界糾紛,近幾年來,不時發生邊界小衝突,印度向美國靠攏,符合其國家利益。

(更多新聞:中國、印度兩個核武大國 為何拿石塊、棍棒互打?)

印度在冷戰時期一直秉持第一任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的不結盟(non-alignment)政策,在國際社會不選邊站。然而,人在江湖,就有恩怨,豈能不惹塵埃。莫迪改採所謂「自主外交」,印度同時加入俄羅斯與中國主導的金磚五國(BRICs)、上海合作組織,真是外交舞台上的「花蝴蝶」。

從冷戰時期開始跟俄國買武器、米格戰鬥機的印度,其實與俄國的友誼勝過美國。俄烏之戰,西方抵制不買俄國的石油與天然氣,印度與中國趁機低價搶進,成為向俄國買油的前兩大買主,可以說是俄烏之戰最大的受益者。在商言商,國際社會只能摸摸鼻子,自嘆不如。

印度教優先,企圖重振大國榮光

莫迪施政,被西方政論家詬病的就是「印度教優先」,國民志願服務團(Rashtriya Swayamsevak Sangh,RSS) 是莫迪最重要的政治樁腳與支持班底,這個古老的極右派、印度教民族主義社團在2025年將有100年歷史,莫迪所屬的印度人民黨(BJP)常被批評者視為 RSS 的意識形態代理人,民粹主義的縮影。

民主制需要體現「寬容」和「多元」,莫迪的「印度教優先」政策,雖說有著期待印度在數世紀來萎靡不振的貧窮與自卑歷史中,恢復印度人該有的自信與驕傲,加上印度有八億印度教徒,明顯就是勝選的最大分母,但在民主制度下,也可能造成多數暴力。正如莫迪的「印度教優先」政策,也釀成宗教對立,甚至大規模死傷的暴力衝突事件。

在此,不免提一下,莫迪在2004年當選印度總理之前,擔任古吉拉特邦省長(Gujarat),2002年,古吉拉特邦發生了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教徒的暴動,超過一千多人喪生,大多數是穆斯林,莫迪對此事件噤聲不語,因此遭到美國限制入境的制裁,莫迪2014年選上總理美國才把他從黑名單上拿掉。

打壓少數民族,對不起甘地

2019年莫迪取消喀什米爾自1947年後擁有的特殊自治地位,想要加強對此地區的控制,但卻引來同時主張對克什米爾及拉達克有主權的巴基斯坦和中國不滿,造成區域緊張與抗議。

更有甚至,莫迪政府用國家預算2億5000萬美金,在北印度Ayodhya城市,重新建造印度神祉Ram的羅摩神廟,今年1月22日落成時冠蓋雲集,連寶萊塢眾多明星都站台助陣,莫迪宣稱這是一個新的時代來臨。

這個神廟原址在16世紀時卻曾是穆斯林的清真寺Babri Masjid,1992年被印度暴徒持棍棒、斧頭毀損,造成數千人傷亡,印度最高法院在2019 年11月將該片土地判給印度教徒。對擁有二億人口的印度穆斯林來說,情何以堪。

更難堪的是,今年3月實施的移民法,直接擺明了就是對穆斯林教徒的差別待遇。

根據印度新頒布的移民法,2014年12月31日以前進入印度的巴基斯坦、孟加拉與阿富汗人,即使無法出示護照或簽證,都可申請印度國籍,但是伊斯蘭教徒除外。

印度媒體預測,大約會有3萬非法移民從這道法案獲益,可謂是政策買票,用簽證換選票。此法案未納入伊斯蘭教徒,早在國會通過之際即引發爭議。印度政府官員則回應,這是因為伊斯蘭教徒在這三國並未遭受壓迫,毋需庇護;但也讓從這三國來的穆斯林無法在印度拿到公民權。

還有2023年9月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道指控,印度策劃錫克教領袖Hardeep Singh Nijjar的刺殺行動,Nijjar主張要在印度的旁遮普省建立獨立國家Khalistan,印度出面否認這項指控,並且指控Nijjar是分離主義的恐怖份子。

縱觀「印度教優先」政策,讓執政亮眼的莫迪,也不得不背上對不起印度創國先賢的罪名。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創國元老尼赫魯Nehru,希望創造一個自由的、世俗的,為所有族群、性別、不同宗教一律平等的印度;有別於巴基斯坦以伊斯蘭教立國的遠大理想,「印度教優先」無異是對印度世俗主義和民主憲政的背叛。

老牌民主國家不民主

「印度教」選民大多集中在印度北部,對印度科技重鎮在南部,包括獨角獸企業與新創產業集中在班加羅爾、海德拉巴、清奈等城市,不僅識字率更高,莫迪支持度不如北部高,經濟學人曾以專篇描寫這是印度的南北分裂。

縱使印度總被稱為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能夠實施公平且公正的選舉實屬不易,但仔細觀察NGO對印度的評論,會發現印度的民主出現明顯的「赤字」。

•「無國界記者組織」2023年報告中,印度的媒體自由全球180個國家排名161名。(2002年印度在139國家還排名80名)。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透過選舉過程與多元性、政府效能、政治參與、民主政治文化,以及公民權利的五項指標,每年公布《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印度只有8.67分,屬於有瑕疵的民主(台灣在此很驕傲,拿到10分,完全民主)。

•美國自由之家2024年的報告,印度只有「部分自由」(partly free),印控喀什米爾則被評為不自由(not free)。

•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2023年的全球性別指數,印度在146個國家中排名127名,仍是倒數過來比較快。

這些民主赤字,來自莫迪打壓人權與言論、鎮壓少數民族,但是對莫迪來說,他所端出的「國家發展」、「印度教認同」路線,讓他成為有史以來最有政績與權勢的總理,並且讓印度人能自豪地說:我是印度人,此次他再連任,你不得不承認,莫迪為印度打造的康裝大道,「發展就是硬道理」。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彭金隆出線是「意外中的不意外」 金管會第三位學者主委
中國嚴懲800萬欠債不還者:禁止搭高鐵和飛機 普通家庭寧存錢也不花錢
憂動搖國本 越南政府對西貢商銀注資240億美元 達到空前水準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台南 議長 賄選

立院 凍漲 電價

台南 正副議長 涉賄

藍白 通過 電價

游淑慧 緊咬 京華城

蕭美琴 聽取 國安局

中天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影/「賴清德一定幫邱莉莉擦屁股」 台南市議長賄選無罪超黑內幕鄭麗文全說了
民進黨台南市議長邱莉莉、副議長林志展涉嫌由前民進黨中執委郭再欽操盤行賄、恐嚇案,台南地院昨(29)日宣判10名被告無罪,前立委鄭麗文今(30)日對此評論。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