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三天後北京「無預警」環台軍演 首次覆蓋金馬等外島
BBC NEWS 中文.2024年5月27日 17:00
中國稱此次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有力懲戒"。
中國稱此次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有力懲戒」。(資料圖片) [Reuters]

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宣佈於5月23日至24日在台灣周邊海域舉行「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

解放軍表示,其東部戰區於北京時間5月23日7時45分起,在台灣及金馬周邊海域組織戰區陸、海、空、火箭軍等兵力,展開為期兩天的「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此次演習重點包括聯合海空戰備巡邏、爭奪戰場控制權以及打擊重要目標等。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李熹稱, 此次演習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有力懲戒」,亦是對「外部勢力干涉挑釁的嚴重警告」。

不同於此前的幾次演習,此次軍演開始後才有官方信息發佈。

台灣國防部表示,將密切注意形勢發展,適時派遣兵力以應對演習,「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與自由民主。」

台灣總統府發出聲明稱,遺憾北京以單邊軍事挑釁行為「威脅台灣的民主自由及區域和平穩定現狀」。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在台灣總統賴清德本周上任時稱,賴清德就職演說中表達了「台獨」立場,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嚴重挑釁」, 將把台灣推向「兵戎相見」的險境。

因此,外界認為此次演習是針對賴清德就職演說的回應,威嚇意味濃厚。

解放軍發佈的演習區域圖顯示,此次演習將環繞台灣主島,同時將第一次覆蓋靠近中國大陸的一些台灣外島。有分析指這次軍演演練的是對台灣的完全攻擊。

military drill area by PLA
[BBC]

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鍾志東博士告訴BBC中文說,此次軍演並不令外界意外。他告訴記者,事實上,早在幾天前,中共就多次針對賴清德政府表達嚴厲批評,中國外長王毅在上合會與俄羅斯外長對談時,話鋒一轉竟然是針對台灣議題發言,便是「先文攻再武嚇」,他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一貫的戰略,從1996台海飛彈危機到裴洛西(Nancy Pelosi,佩洛西)訪台後的環台演習,都是依此脈絡,為求最大內外宣效果。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莊嘉穎向BBC解釋,夏季時節通常是軍事演習的高峰,此次演習或該注意的事項有演習規模大小、能造成台灣心理壓力幾何。再者,解放軍演習有多接近台灣周遭的日本及菲律賓軍事基地,是否會切斷影響台灣外島及本島網絡及軍事通訊等,都值得觀察。

BBC駐台北亞洲記者傅東飛 (Rupert Wingfield-Hayes) 稱,首先,這是中國第一次模擬全面攻擊,而不是是像2022年那樣以經濟封鎖為目的。而且它還首次將靠近中國海岸的離島列為目標。軍事分析人士還注意到今天演習的另外兩點——首先,演習是未經宣佈的。 北京在行動開始後才確認了這些消息。 2022年演習在發出警告後開始。其次,分析人士表示,本次演習使用的編號為2024A,表明這可能是今年一系列演習中的第一個。

BBC駐北京記者麥迪文(Stephen McDonell)說,看解放軍提供的地圖就知道了,演習都在台灣周邊。他們在這裏傳達的信息是「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可以封鎖那個地方。 因此,我們可以阻止物資進入,並可能迫使政府屈服」。這些演習中測試的另一件事是入侵,因為涉及兩棲登陸艇和火箭。台灣國防部回應稱,他們的軍隊處於高度戒備狀態,他們此時正在"大力收集情報"。他們的意思是,如果解放軍凖備入侵台灣,而這是一次演練,那麼我們可以看看他們將如何做。未來,我們可以做好凖備,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做好凖備。

解放軍威懾行動可能持續並升級

鍾志東認為,隨著中國頻繁使用灰色衝突的軍事演習,其威攝效益正不斷遞減中,所以未來不排除北京採小規模軍事攻擊外島目標,以加大其軍事恫嚇的力道。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院院長沙爾曼(Christopher Sharman)告訴BBC中文,解放軍將這次演習稱為「聯劍2024A」代表著北京對台灣全方位脅迫壓力的繼續。 這次演習的時間安排與解放軍之前在台灣海峽舉行的演習一致,但似乎是故意安排在賴清德總統就職幾天后的時間上。 這次演習是第一次測試, 肯定還會有更多的事情發生——而且週期性和強度會更加頻繁。

沙爾曼認為,這不僅是向台北觀眾傳達的軍事決心,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部關於解放軍為實現習近平軍事現代化目標而採取的步驟的信息。 此外,這也是向地區內外國家發出的警告信號,不要干涉中國最終實現與台灣統一的努力。


分析:軍演、台獨與賴清德就職演講

BBC駐台北亞洲記者 傅東飛

,
[Reuters]

中國官媒將這些軍事演習描述為對台灣新總統賴清德周一就職演說的回應。 它以非常嚴厲的措辭譴責他,因為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呼籲北京停止威脅台灣,並呼籲兩岸和平。譬如,央視形容賴先生的講話「徹底承認台獨」,對台海和平穩定「極其有害」。 中國外長王毅稱他的講話毫無羞恥。

然而,有軍事人士說,這種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早在周一就職典禮之前就已經計劃好了。 如此規模的軍事演習需要數月的凖備時間。此外,對於台灣新政府來說,北京的軍事演習回應也並不令人意外。 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稱,正在上演的場景是他們之前就有凖備的。

在中國的台獨罪犯名單中有四個主要人物。首先是已故前台灣總統李登輝,其次是民進黨前總統陳水扁,然後是蔡英文,以及現任總統賴清德。 很明顯,賴總統立即成為了他們中最令人討厭的人。在不久前發表的一篇評論中,中央電視台批評賴「推銷兩國論」。

文中寫道:「賴清德在推動台獨方面已經超越了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


A man rides a bike past a television screen showing the news of Taiwan's Coast Guard operation after China announced military drills in areas around the island of Taiwan, in Taipei, Taiwan May 23, 2024
分析指北京預估會借著台灣政黨内鬥傾軋、「內亂外患」之際對台北祭出大大小小的施壓。圖為台北街頭一位市民背後的電視屏幕同時在播放有關軍演和立法院爭端的新聞畫面。 [Reuters]

此次演習,解放軍東部戰區還發佈了多張以「越海殺器」為題的海報,以繁體中文寫有「踹門神器」、「登陸猛將」、「東風快遞」等宣傳標語。過去一年來,中國多次演練用戰鬥機和海軍艦艇包圍台灣。2022年8月,在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國軍隊開展了大規模環台軍事演練。

據此,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院教授斯蒂芬·奈吉(Stephen Robert Nagy)向BBC強調,雖然台灣人普遍對解放軍的演習似乎「習慣了」,外界也不大意外,但此次北京軍演同樣是傳遞訊息給台灣人及賴政府,表示解放軍對台獨不可能容忍,並以軍事威脅作為手段。對外同樣釋放清晰的信號給台灣的盟友,特別是美國及日本,強勢地表達解放軍的紅線。

鍾志東博士也表示,此次利劍軍演部分設定在台灣東南外海,近臨菲律賓與美國新設軍事基地,明顯在向華盛頓與馬尼拉發出警告。

BBC獲悉,日本首席政府發言人已對此次演習表示擔憂。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稱,日本「將繼續直接、明確地向中國傳達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兩岸民眾反應

A person stands in a cafe as a news broadcast shows China announcing new military drills around Taiwan, in Keelung, Taiwan, May 23, 2024.
5月23日,一位台灣基隆市民在觀看電視中關於軍演的報道。 [Reuters]

此次軍演消息宣佈前後有關兩岸關係的言論引發兩岸民眾激烈反應。台灣藝人侯佩岑及歐陽娜娜昨日在個人微博公眾號轉貼「台灣必回祖國懷抱」,開啟兩岸網友罵戰。

解放軍相關的社交媒體公眾號今天吸引了海量留言,眾多中國網友稱讚軍演有效威嚇台北。一位中國網民留言稱,解放軍公布此次軍演武器是「死也要讓他們(台獨)明白死在誰手裏」。

台灣則有許多網民在社交媒體稱,目睹台股今日持續大漲顯示台灣市場及民眾未被共軍震懾,「共軍軍演的效應遞減」。

台灣戰略學者鍾志東教授則告訴BBC,520賴總統就職當日中南海便定調賴政府為「台獨政權」,北京預估會借著台灣政黨内鬥傾軋、「內亂外患」之際對台北祭出大大小小的施壓,「不會給賴清德政府好日子過。」

最新選舉新聞

最新選舉新聞

多元觀點

不同視角的媒體報導

高雄場 陳其邁

國民黨 台南 改革

海峽 論壇

台南 謝龍介

黃埔 建軍

連勝文 中國

民視
今日新聞NOWnews
太報
民視
遭國民黨揚言「反罷免」 黃捷反酸「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沒在怕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民進黨「反濫權、護民主」宣講,下午在高雄登場;立委黃捷在致詞時,表示國民黨說要查弊案,但自己就有一個藍委徐巧芯捲入詐騙案件,而且還揚言如果推動罷免,就要反過來罷免五個民進黨立委,對此黃捷表示自己沒在怕,「反正也不是第一次了」。
  • 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自2017年至今約累積28億則以上文章的網路社群大數據資料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Instagram、Dcard、以及包含Yahoo奇摩新聞、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LINE TODAY、蘋果日報、自由時報、三立新聞網等約350家媒體網站上與選舉相關之政黨、候選人公開資料。
  • 分析方式:本模型分析方式非採傳統抽樣之民意調查,係將蒐集之資料庫予以分析,無母體數、樣本數限制。本模型係運用大數據關鍵引擎,透過深度學習與AI人工智慧技術,使用斷字切詞(Word Segmentation)、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 、即時情緒分析(Real-Time Sentiment Analysis)等技術,汲取網路上相關討論文章,將文章分為正面、負面、中立三種情緒,計算網路聲量。
  • 跨世代劃分標準:本預測模型判別跨世代之依據,係以不同世代使用者之網路社群行為模式差異區辨。以不同社群網站之使用者世代臉譜數據為基礎,計算跨世代在不同社群聲量上的權重,綜合計算後得到世代好感度數據。
  • 名詞解釋
    • 網路聲量: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計算社群討論及新聞報導提及的文章則數,聲量越高代表討論越熱,能見度越高。
    • 好感度分數:綜合評估網路聲量與網友語意情緒,分析各熱門候選人的網友評價。各熱門候選人的情緒、聲量皆經過標準化分數處理,得出好感度分數,再進行各縣市候選人彼此的比較,評量不僅需要聲量高,而且是好評要高,負評要低。好感度分數範圍在0-100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整體網友對於該位候選人的好感程度越佳。
  • 其他說明
    • 調查單位及主持人: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
    • 辦理時間:即日起至2022年11月16日止,逐日更新好感度數據。
    • 抽樣方式:本預測模型非抽樣之民調調查
    • 母體數:無母體數,請參考上述大數據資料庫的內容涵蓋範圍
    • 樣本數及誤差值:本預測模型非採用小樣本抽樣之民意調查,不適用抽樣誤差值
    • 經費來源:Yahoo奇摩、大數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