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事、考高分,該給零用錢嗎? 專家:記帳、做預算,培養孩子金錢觀
今周刊

根據集保結算所大數據平台統計,截至2024年2月底,台灣12歲以下兒童人均庫存金額37萬元,顯示父母親越來越重視小孩理財規劃,「理財教育」是下一代孩子需要的新教育,如何正確花錢、儲蓄、投資,是父母陪伴孩子一起學習的重要課題。

「動機很重要!」親子理財教練豬力安強調,小孩幾歲開始接觸理財最適合其實沒有標準答案,一般建議大概在學齡前後,開始懂得基本算術時,就是一個好的開始時機。父母親可在生活中帶著孩子一起採買,孩子除吃喜歡的東西,也可了解價錢,慢慢建立具體數字感。

從零用錢出發,與孩子談預算分配

最適合跟孩子一起談「錢」的方式,豬力安認為,透過固定發零用錢是很好的機制,他以自己兩個小孩為例,從幼兒園開始,每月固定發300元零用錢,並且給他們一本筆記本記帳,帳目正確才可領到下個月的零用錢。「記帳,是練習對自己負責的開始。」

拿到零用錢後,下一步要進行預算分配,豬力安會把孩子零用錢分成3個夾鏈袋或信封袋,代表不同帳戶用於不同規劃,分別是50%投資、40%消費、10%捐款。

豬力安表示,50%投資預算,並不是要孩子去買股票或基金,而是要求孩子購買「投資自己能力」的東西,例如:孩子喜歡棋藝,可運用預算報名課程;想當電競選手,儲值遊戲也可以。「透過討論,只要是對自己有幫助的投資理由,我就會答應。」豬力安強調,孩子想買什麼,家長透過溝通討論一起陪伴參與,是理財教育的重要一環。

40%屬於消費帳戶,具體比例可依家庭狀況討論決定,不用特別干預孩子想買什麼,反而可一定程度上試著讓他們犯錯,當買了玩一下就後悔、發現更便宜同款商品,都是很好的機會教育。當孩子想買的東西超出預算時,有可能出現想挪用其他帳戶的錢,這時家長需提醒孩子,分配預算強調「專款專用」原則,隨意挪用將失去學習預算分配初衷。


超出預算,別把義務拿來賺取額外收入

如果真的想購買超出預算商品,可試著花點心思,讓孩子用其他方式「賺」額外獎金。「疫情期間小孩待在家,邀請一起錄Podcast、整理資料等方式提供獎金。」豬力安建議,如果是孩子本分的事情,如:做家事、念書,盡量不要把它跟金錢做連結。



有些家長為督促孩子早睡就能拿零用錢,這樣不僅失去初衷,也會擔心孩子運用小聰明,當外在利益消失時,失去做本分的動力。豬力安建議孩子做好本分時,可運用「積點」獎勵。當孩子累積一定「點數」,可兌換一個擁抱、或者一份好吃晚餐等方式,更具鼓勵效果。

至於同儕間的理財習慣不同,家長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歡迎收聽本集的《毛利小姐變有錢》https://lihi.cc/OlStP


更多今周刊文章
股票基金房產...40歲前投資全軍覆沒,他只花5年財富自由、45歲提早退休:給年輕人的6個建議
國中會考落點怎麼抓?進建中、北一女、成功、松山高中要幾分?校長教戰選填前5志願3大要素


退休壓力
財務規劃
育兒理財
    服務中心 建議 隱私權(更新) 關鍵字廣告 服務條款(更新) 個人資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