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0050存買房第一桶金好?還是靠定存好?30歲北漂族疑惑!專家說:這樣存5年可買千萬房|買房財之道
Yahoo奇摩房地產編輯部

【文/蔡碧月】房價高漲,在不靠爸靠媽的情況下,一位北漂族問,假設30歲才開始起跑,想要存買房的第一桶金,在北部落地生根,是要靠定存好?還是投資ETF好?根據內政部統計,以北漂族喜愛的新北為例,平均購屋總價落在1300~1400萬之間,若要存到第一桶金(兩成頭期款),《Yahoo奇摩房地產》請教專家後發現可分為2種情境,分別是相對無痛的「長期抗戰10年達標」、或狠下心來「咬牙縮腹5年火箭升空」。

本次詢問的專家是49歲就退休的「嫻人」、金融業打滾20多年的菁英白領,靠理財投資如今每月被動收入3萬以上,退休後為上班族提供中年危機、退休理財等建議。

▲北漂族若想買房,北市平均購屋總價已經破2千萬,新北則落在1300~1400萬元之間。
▲北漂族若想買房,北市平均購屋總價已經破2千萬,新北則落在1300~1400萬元之間。

「長期抗戰10年達標」

嫻人表示,假設目標是1300萬元的房子,考慮每年房價2%上漲率,要存到第一桶金,第一種方案是「長期抗戰10年達標」,可以選擇ETF理財(假設投入0050,報酬率5.5%試算),每月投資2萬元;或是只靠定存,以年利率1.6%來算,每月要存2.5萬元,分別可以在10年後存到320萬的頭期款。

「長期抗戰10年達標」看似遙遙無期,但以國人平均月薪5.7萬元(年收入約68.4萬元)來看,月存2萬相對比較沒那麼影響生活品質,這是優點,但如果房價每年漲幅超過2%,這筆錢就不夠。

「咬牙縮腹5年火箭升空」

如果想加快速度,第二種方案是「咬牙縮腹5年火箭升空」,靠ETF理財(假設投入0050,報酬率5.5%試算)的話,每月要投資4.2萬元;只靠定存,以年利率1.6%來算,每月要存4.6萬元,分別可以在5年後存到288萬的頭期款。

咬牙縮腹月存4萬看似困難,如果夫妻合力,本業薪水提升、兼職增加收入、儉省過活,5年後還是有機會,至於個人的話,要月存4萬要有點本事。

然而,頭期款達標只是第一步,繳不起房貸的話也沒有用。嫻人分析,房子買入後,選擇「長期抗戰10年達標」的人,若以合庫首購貸款利率2.06%、25年期、40歲計算,採本息平均攤還每月大約貸款還款5.5萬元。

為了不讓房貸影響生活品質,一般房貸每月還款建議不超過收入的28%,以此換算10年後40歲時,夫妻合計(或個人)的理想夢幻月薪最好有20萬元。

如果選擇第二種「咬牙縮腹5年火箭升空」成功存到第一桶金買到房,依合庫首購貸款利率2.06%、30年期、35歲計算,採本息平均攤還每月大約貸款還款4.3萬元。

同樣的,假設房貸每月還款建議不超過收入的28%,以此換算5年後35歲時夫妻合計(或個人)理想夢幻月薪15萬元。

現實是,不管是個人或夫妻在35或40歲時要領1、20萬元的夢幻月薪,表示現實中非常努力工作,且職場發展順利,才比較可能達到,若沒有夢幻月薪,月還款5.5萬或4.3萬長達30年,的確不是一件簡單任務。

以上是理財情境試算,即使是投資老牌ETF,任何投資都有風險,若一點風險都不想承擔,那麼定存最安全,只是定存利率可能浮動,甚至趕不上通膨,這點要好好考慮。

1300萬平均購屋總價目標,如果真覺得負擔太重,那麼標準往下降,房子可以買小一點,不要超過1300萬,目標會更快達成;還沒30歲的人真的想買房,提早起步存錢也可以加速達成,就不會那麼絕望。

當然不買房,租房、抱著現金舒服過日也可以,但必須考慮退休後沒有老家可住的話,可能面臨房東不租、變成人球的風險;租房、買房是兩難,各有優缺點,世上沒有盡如人意的理財方案,只有想不想、能不能承擔,只挑自己想要的、不肯接受現實,光抱怨也是無法解決人生困境、讓自己過得更好的。

▲嫻人建議,30歲年輕人存買房第一桶金時,未來每月房貸金額也必須一併計算。(嫻人提供)
▲嫻人建議,30歲年輕人存買房第一桶金時,未來每月房貸金額也必須一併計算。(嫻人提供)

退休壓力
財務規劃
育兒理財
    服務中心 建議 隱私權(更新) 關鍵字廣告 服務條款(更新) 個人資料管理